近日成都气温骤降,但诸多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却是一片忙碌的火热景象,一线工人赶进度、抢工期,换取成都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加速度”。
“每天全工地有300多名施工人员同步作业,目前6栋厂房中,1、2号厂房基本达到了交付条件,正在做交付准备工作。”在成都航空装备实验基地项目现场,建设管理部负责人胡旭正在进行日常巡查。在他看来,一旦跨过2024年的时间门槛,意味着距离项目交付时间更近了一步。
作为省市重点项目,成都航空装备实验基地位于成都市文家路与盐井一路交叉口,整个项目占地面积269亩,建筑面积累计达15万平方米。
“截至去年12月底,项目包含的6栋厂房已完成主体封顶,目前正在进行墙面、暖通、装修工程施工,预计今年5月剩余厂房达到交付条件。”胡旭谈道,今年施工任务更重、压力更大,必须抢抓进度。6栋厂房均是钢结构施工,部分厂房高达30米,在业界钢结构单层厂房建设中,属于“超高”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技术难点可能随时出现,需要管理者和施工员同步在现场研究施工细节。
能耗巨大的制造业项目,如何实现绿色低碳?据胡旭介绍,项目因地制宜打造自然水源空调系统。“项目利用苏坡支渠河水,引用河道的水源到园区,创新水资源利用技术,打造一个夏天供冷、冬季供热的环保系统。”据胡旭测算,相较传统空调机组,每年至少节约30%风机能耗,“施工过程中,要求建筑载体适应环保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需求,这对建筑空间、功能、装修等要求极高。”“未来,这个项目每栋厂房都是研发单元,一些航空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会在这里进行先行先试,在此过程中带动一批航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到成都落地。”胡旭谈道,期待这个项目能早日完工,打造成行业标杆,为成都建圈强链注入新动能。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