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上午,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在成都金牛宾馆开幕,成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同日,来自各区(市)县和不同行业的市人大代表,也陆续来到驻地报到。
下午2时许,在新华宾馆驻地完成报到手续后,市人大代表杨炳志拿起一份资料处准备的成都日报。回到房间后,报纸6版和7版理论周刊刊发的两篇文章,吸引了他的注意,“我在成都东部新区的一线工作,这篇文章的内容,对我们未来的工作很有借鉴意义。”
原来,成都日报刊登的本期理论周刊,邀请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竺松、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等多位权威专家,撰写《在重点突破中整体跃升——川渝两地如何下好“一盘棋”(上)》《在聚力推进中深度融合——川渝两地如何下好“一盘棋”(下)》两篇重磅文章,对现阶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成效及下一步可以着力的方向进行深度解析。
“我最感兴趣的,是文章中提到城乡融合发展的板块。”杨炳志说,作为基层代表,怎样更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直是他思考和工作的重点问题之一,“文章提到的提高城乡要素配置效率、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措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有效衔接等内容,让我对下一步工作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未来,我将和同事一起,进一步结合实际、创新举措、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同样注意到本期理论周刊的还有市人大代表马翊,“因为在简州新城工作的关系,我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特别关注。”原来,文章中专门对川渝两地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强化机制创新,优化、稳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完善的内容进行了解读。
“从大局中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简州新城作为成都市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和增量工业拓展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产业承载空间上的优势,以制造业协同发展为切入点,更好融入成渝地区优势产业链,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地,不断提升在成渝地区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势。”马翊说道。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白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