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2月02日

兜牢民生底线 擦亮幸福底色

——用心、用情、用力书写成都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成都市人社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系列决策部署,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人社领域惠民生、促发展工作。

实现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44万人、荣获“2023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净增48万人次……一个个民生数据汇聚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稳住就业“基本盘”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44万人

就业稳则人心安,人心安则信心足。2023年,成都市人社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力深化“大就业”工作格局,构建党委政府统筹领导、部门横向协同、系统纵向贯通、社会广泛参与的就业工作一体化推进机制,联动产业部门落实落细减税降费、减负稳岗、金融支持等一揽子政策,出台《关于建立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同机制的工作方案》《成都市“蓉易就业”基层服务机制建设工作指引》《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优秀企业评价办法(试行)》,为全市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

同时,通过多方筹集岗位、优化就业服务,持续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去年7月,成都市人社局印发《关于开展成都市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的通知》,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为主要帮扶对象,采取“电话寻访、上门走访、定期回访”等方式,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动态管理,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供全覆盖不断线就业服务。

此外,全市人社系统还通过“宜业成都”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就业供需对接,围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月”等主题招聘活动,高频次组织实施各类招聘活动3863场,为9.69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招募服务,发布就业岗位251.54万个次。畅通“962110”就业援助热线,精准开展就业困难人员“1311”(1次就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免费就业培训、1次托底安置)援助服务5.07万人次,筹集托底安置岗位6496个。

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城镇新增就业26.4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1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78万人,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实现100%就业;落实“降、贷、返、补、提”等政策,为企业降本减负67.44亿元;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发放失业保险金40.6亿元、失业补助金0.48亿元。

织密“社会保障网”

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规模达3190.91万人次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社会保障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成都市人社局如何答好社会保障事业这份民生“答卷”?

过去一年,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深入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全市累计参保63.2万人、占全省60.5%;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成都个人养老金开户数、缴存额居全国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前列;深入推进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超2900亿元、同比增长19%,可持续能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待遇水平稳步提升。成都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聚焦新开办、未参保“两类企业”和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建筑领域从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困难人员“四类群体”,分类施策、精准扩面,将更多群体纳入到社会保障制度中来;同时,圆满完成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领取待遇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持续稳步提升。

2023年,全市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规模达3190.91万人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3.45%。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待遇人均增幅分别达3.7%、4.2%,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社会保障服务质效持续提升。2023年,成都持续开展温暖社保服务,构建智慧社保应用场景,打造“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一柜办结、最多跑一次”经办服务模式,线上业务经办量近90%,线下即时办结业务超95%,窗口业务办理平均提速67%,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达99.5%。积极深化人社区域合作,实现成渝人社118项数据指标互通共享,社保卡“一卡通游”“一卡通购”惠及群众22.5万人次。

打造人才引育“新高地”

全市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总量达529万人

人才兴则国兴,人才强则国强。目前,全市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分别达237万人、292万人。

在深化“技能成都”建设方面,开展“行业重点班”“区县品牌班”“企业定制班”等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1.07万人次,新建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8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7个、企业首席技师工作室13个。去年9月,成都选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2金2铜50优胜”的佳绩。

在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方面,出台《成都市鼓励引进培育博士后人才实施办法》,举办“蓉漂杯”首届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总量达304个,在站博士后达5094人;组织近600家事业单位赴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地高校开展2023“蓉漂人才荟”系列公招活动,提供事业单位优质岗位3613个。

在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方面,出台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管理办法,推进职称评价与企业人才评价开放融通试点,聚焦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需求,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深入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动力。积极完善新职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鼓励新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和相关院校积极申报成为技能人才评价机构,推动新职业领域技能人才储备和技能提升。

人才配置既要用好政府“这只手”,更要用活市场“这只手”。成都市人社局出台《成都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监管机制的实施意见》,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预计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突破2600家,同比增长24%。

奏响劳动关系“和谐曲”

为农民工追讨工资等待遇(含工程款)10.73亿元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过去一年,全市人社系统聚焦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创新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形式,加强源头预防、多元化解、政策帮扶,着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离不开权益保障机制的健全完善。印发《关于建立成都市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处置机制的意见》、出台《成都市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经办规程》……不断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我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开了新的格局。

为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成都市人社局整合工会、司法、法院等各方力量,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建强市、区(市)县和基层(街镇、园区)三级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实体,实现劳动纠纷“一站受理、精准分流、纠纷调处、跟踪办结”的工作闭环和责任闭环。构建“劳动监察+微网实格”治理机制,持续加大兼职监察员、一线网格员、劳资专管员培训力度,全面推动劳动纠纷处早处小。同时,建立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快立、快审、快结”机制,建成24个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

2023年,全市各级联处中心前端化解劳动纠纷案件2.18万件,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7.22万件、结案率达95%,为农民工追讨工资等待遇(含工程款)10.73亿元,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投诉线索处理率动态保持96%以上。成都市人社局供图

--> 2024-02-02 ——用心、用情、用力书写成都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1 1 成都日报 c127548.html 1 兜牢民生底线 擦亮幸福底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