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司法是人民法院在全面依法治国这场深刻革命中的具体实践。最高法院站在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赋予能动司法新的时代内涵和科学精神。成都法院深刻把握新时代能动司法的属性、功能和立场,旗帜鲜明贯穿于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在坚持四个统一中探索新时代能动司法的成都实践。
坚持审判独立与担当作为的统一
于中心大局中做实能动司法的政治属性
成都法院坚决落实好“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要求,做实司法能动、勇于担当作为,全力服务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成都正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法院坚持在大势中找定位、在落实中强能动,坚定落实最高法院《关于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主动与重庆及成都都市圈法院共建跨域司法协作机制,携手服务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创新建设生态司法修复基地群落,沿长江上游流域布局“纽扣法庭”,全域增绿公园城市。2023年恰逢成都大运会举办,早在2021年成都法院即挂牌运行大运法庭,量身定制涉大运双语诉讼保障机制,第一时间阻遏赛期侵犯“蓉宝”著作权行为,为服务保障成都即将举办的其他国际赛事积累了成功经验。
在服务保障“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目标中,成都法院坚持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并重,探索出适用破产程序化解房地产停工项目矛盾纠纷的“法治路径”,得到成都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目前累计复工续建超103.64万平方米,保障交房1000余套、解决5000余户办证需求。此外,成都法院深化府院联席会议、司法审查白皮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三项机制”,在全市建设21个行政争议调处中心,助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出台预防调处化解行政争议的实施意见,协同职能部门妥善化解重大案件,实现政通人和。
坚持程序被动与服务主动的统一
于护航发展中发挥能动司法的保障功能
成都法院积极回应市场主体、人民群众等多元化司法需求,发挥能动、赢得主动。
近年来,成都市的“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保持在全国前列。为打好服务企业“组合拳”,2023年以来,成都法院实现从企业“问政策”向法院“送服务”转变。基于都市“工业上楼”的发展路径和趋势,在亚洲最大单体建筑——成都环球中心创新设立“全生命周期楼宇企业法律服务中心”,集成行业调解、立案窗口、共享法庭等功能,为入驻的2300余家企业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并以此为范本,在全市开展司法服务进园区、进楼宇、进企业工作,在产业园区等就近设立70个法官工作室和诉讼服务站,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多元司法服务。
在成都布局建设的天府中央法务区是全国第一家省级层面主导建设的现代法务集聚区。成都法院主动服务和融入法务区建设,先后入驻知识产权、金融、破产、国际商事四个专业法庭,系统集成一体化运行的诉讼服务中心,2023年以来推动金融调解中心和破产事务中心落地建设,助力打造国际国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首创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流动站,布局筹建技术事实查明中心,全国首例对NFT数字藏品发售、转售行为进行法律认定,积极促进数字产权应用场景的净化、优化。推动建立2个涉外商事解纷中心,发起举办涉外法治座谈会等高能级会议等。其中,“创新‘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获批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坚持司法刚性与灵活柔性的统一
于办好实事中站稳能动司法的人民立场
司法工作也是群众工作。成都法院深入践行善意文明司法理念,在定分止争中传递司法温度、促进案结事了。
成都法院发挥少年家事审判优势,培塑“豌豆荚”蓉城少家司法保护品牌,寓意“守护‘小豌豆’健康成长、维护‘豌豆家’和谐稳定”,与公安、妇联共建“一站式”反家暴平台并入驻成都“天府市民云”,建立川渝共享的侵害未成年人利益违法犯罪人员数据库,全覆盖排查教育、医疗、培训机构员工犯罪记录。针对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与成都教科院共建心理干预机制,得到市委高度关注支持;培育34个“豌豆荚”法治宣讲团,在社区设立“豌豆荚”法官工作室,会同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建设西南地区首家在监管区内的法治教育基地,内设VR体验、法治小剧场等功能区,沉浸式引导青少年守法向善。
成都法院当前正在推动诉源治理体系提档升级,做实党委领导下的抓前端、治未病。成都涉医美保险理赔合同案件占到全国的54.15%。对此,成都法院进行穿透性审查,及时统一裁判规则与法律适用,案件从2021年的1910件断崖式下跌至2023年以来的10件,撤诉率80%,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得到最高法院肯定。
坚持维护公正与兼顾效率的统一
于诉讼程序中激发能动司法的内生潜力
成都法院基于大体量案件法院实际,坚持向审判管理要“生产力”,努力实现质量提升与时间缩减的双同步,力促程序正义与实体公正的有机统一。
案件质量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线”。一直以来,成都法院将案件质量摆在首位,从强化办案监管入手,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抓住“关键少数”,构建院局领导“实管”、业务条线“协管”、审管办“专管”的“三维一体”监管新格局。同时,主动站在群众的视角审视案件办理周期较长的问题,抓住案件审理时间、纠纷在院时间两个关键,部署实施“双提速”工程,全力压缩间隙弹性耗时,力争案件“又好又快”。2023年以来,上诉案件流转平均耗时大幅下降,11月单月耗时25.54天,较年初下降52天。为避免案件恶意延长、久拖不决,法院下大力气推进长期未结案件“动态清零”,将审限变更“关口前移”,实行审管办前置“形式”把关和院庭长“实质”阅核。
成都法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