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逐新而行。
1月27日—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六届都江堰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都江堰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相继召开。
新鲜出炉的都江堰市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对过去一年的成绩进行回顾总结,还绘就了新蓝图。
新的一年,都江堰市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面落实“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更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三个做优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智慧蓉城建设”等重点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冲刺“项目投资攻坚年”,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提升发展质量、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奋力推动“五大新城”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展、实质突破,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点击2023年
成绩单
刚刚过去的2023年,都江堰市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聚力抢抓项目、引育产业,全力积蓄发展新动能。发布“产业建圈强链”投资机会清单42个,签约青城数字文博综合体等项目22个、协议总投资超200亿元;保障农夫山泉项目用地47天获批、华玻视讯45天签约落地,元气森林产值达3.3亿元;累计建成国家大熊猫重点实验室、成都东软SOVO国家级众创空间等13个公共平台;45个产业化项目完成投资37亿元;协议投资46亿元的13个已供地工业项目和计划投资3.3亿元的12个工业技改项目即将全面开工,奏响了产业发展集结号。
聚力服务大运、赛会营城,全力推动旅游复苏。《魅力都江堰》精彩亮相大运会开幕式,天府好水、青城茶艺、川派盆景、堰工蓉宝伴手礼见证大国外交。天府熊猫光影节登上央视,双遗马拉松激情开跑,都江堰放水节再现“秦汉风仪”,“东方甄选四川行”走进都江堰、两天实现销售额1.4亿元,全年接待游客286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8亿元,创历史新高。荣获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八名,天府旅游名县复核考评连续四年全省第一。
聚力有稳有保、实事办实,全力兜好“三保”底线。教育、卫生、交通、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投入45.5亿元,“千年古堰”水源治理项目获评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人民阅卷·十大市民点赞项目”第一名,市民殷切期盼的青城大桥完成年度投资1.35亿元。
聚力攻坚克难、防控风险,全力筑牢安全底板。强力推进隐患自建房安全整治,确保危房不进人、人不进危房。稳妥推进类养老机构规范经营,落实地灾防治实质安全三年行动,禁毒工作纳入全省示范创建,110指挥中心建成全省示范,精细化推进城镇燃气、道路交通、食品药品、防灾减灾、森林防灭火等17个领域安全治理,统筹抓好平安建设、公共安全、意识形态各项工作,牢牢守住了社会稳定、城市安宁。
点击2024年
新蓝图
都江堰市《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今年政府工作要锚定高质量发展和“五大新城”建设,围绕市委提出的“七个全力以赴”,聚焦以下7个方面23项重点工作抓落实。
聚焦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抓项目拼经济,加快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全力攻坚项目投资,以专班推进亿元投资项目,促进29个重点产业项目多投快建;全力攻坚招商引智,持续更新招商地图,扩大产业链招商,全年招引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12个;全力攻坚扩大消费,策划推出“夜游都江堰”沉浸式体验项目,精心办好“十二月市”;全力攻坚营商环境优化,落实成都营商环境6.0政策,精心推进涉企政策“蓉易享”、社会资本“蓉易投”、金融服务“蓉易贷”、人才用工“蓉易聘”、新型要素“蓉易用”。
聚焦重点片区建设,纵深推进结对联动,加快做强“世界旅游目的地”。
攻坚重点片区项目集群,完善重点片区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和详细规划,聚焦15个重大项目,规划建设青城山快铁站TOD等项目;促进结对联动双向奔赴,统筹推进与成都高新区、锦江区在片区开发、产业、招商、人才、资金、公服领域“六大协同”;推动文旅融合开放提能,规划布局市级艺术馆、音乐厅,启动玉堂窑址、芒城遗址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快建设都江堰博物馆,推进都江堰景区扩容、业态升级,编制青城山古建筑群保护规划,保障熊猫谷扩建。
聚焦产业建圈强链,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强环境友好型制造业的“链”,做强“天府好水”产业,农夫山泉实现投产;做强旅游装备产业,编制产业发展规划,集聚一批供应链企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招引头部企业。提能现代服务业的“圈”,培育总部经济,发展专业楼宇;盘活利用“两项改革”后闲置集体资产,招引一批职能总部、区域总部,提升工业园区集散能力。升级数实融合的“生态”,竞跑数字经济新赛道,在智慧城市、智慧康养、数字文旅等细分领域搭平台、聚要素、建场景。增强国企改革的“效益”,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推动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运营……一系列“组合拳”将在今年赋能产业发展,激起澎湃动能。
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天府粮仓精灌区”。
一幅关于年度工作的“作战图”已在报告中清晰谋划——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市、镇、村三级规划传导和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实施“一五十”和美乡村建设行动;着力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聚焦“人”“地”“钱”做好相关工作;加快壮大现代都市农业,新增耕地642亩、垦造水田285亩,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3万亩,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
聚焦生态保护优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提质“雪山里的公园城市”。
完成龙门山大熊猫栖息地生态修复1.7万亩;积极争取“流域治理+片区开发”EOD试点,在成都市率先发布环境空气质量健康指数,确保空气质量、城市水质、土壤环境等生态指标保持成都市前列;着力构建“一山、四纵、五横、七河、多园”的绿道网络体系;创建全省首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景区;落实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探索土地混合开发、空间综合利用、容积率奖励,实施“腾笼换鸟”300亩以上;大力推进元气森林4万千瓦电池储能及6万千瓦屋顶光伏项目……
全心守护绿水青山,精心营建公园城市,潜心推动绿色转型——一个高质量构建的“生态优先宜居公园新城”跃然呈现。
聚焦幸福美好生活,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就业社保“兜好底”,教育医疗“优水平”,全龄友好“更幸福”——落实创业补贴、岗位补贴,多领域搭建本地化用工服务平台,挖掘高质量就业岗位,提供更多公益服务岗位;加快滨江小学建设,实施都江堰中学三年振兴行动,加快八一聚源高中艺体学校建设,推动成都三幼领办东软幼儿园、成都盐道街小学领办青城小学,促进成都市级优质医院青城山院区选址落地;新增养老机构床位90张,推动家庭、小区、社区适老化改造,新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3个、老年人助餐服务点11个……
一幅“宜居、宜业”的现代化高品质生活图景正在都江堰的版图上徐徐铺展。
聚焦智慧城市建设,精准赋能高效能治理,加快建设智慧韧性安全城市。
深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统筹“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确保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深化数据资源“一网通享”,完善城市数据底座,搭建人口、企业、医疗、行政等集成数据库;深化社会诉求“一键回应”,加快“12345”知识大脑、都江堰民生诉求智能分析等平台建设……
以智慧方式实现赋能,有效促进城市治理加快由人防人治向智防智治转变,奋力建设人人享有、人人尽责的城市治理共同体,高质量构建“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
图据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