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即是除夕,在归家的旅途中回首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感动、温暖是人们与城市双向奔赴的关键词。夜市上坚强乐观卖炒粉的“断臂爸爸”、火车南站旁写下“牛肉面不要牛肉”的面店老板、红牌楼化解持刀伤人危机的“平凡英雄”……这一桩桩、一件件良人善事记录着属于成都的温暖记忆。
时间流逝、四季轮转。在龙年即将到来之际,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联系到了那些感人故事中的主角,和他们聊了聊这一年里他们与成都这座城市的双向奔赴。
夜市卖炒粉的“断臂爸爸”:
“更多人关注了我,成都是一座温暖的城市”
去年11月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报道的“断臂爸爸”杨长兵摆炒粉摊养家相关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他一边炒粉,一边谈论起自己可爱的女儿,乐观的生活态度感动无数人。
临近春节,杨长兵已经早早收摊回到了老家,想要与全家人一起过个好年。对杨长兵而言,2023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视频无意间在网上走红,加上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他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而这些关注也传递出了暖心的“成都温度”。他直言,成都是一座温暖的城市,“这一年里,有更多人认识了我,有更多人关注了我,现在我的炒粉摊生意也越来越好了。有很多顾客从外地专程赶来吃炒粉,令我十分感动。”
“牛肉面不要牛肉”的面店老板:
“大年初八开业,这份善意会一直传递下去”
2023年11月,成都一家有暗号的面店火了。“如果您在成都没有收入,遇到困难,您可以来本店,告诉本店人员来份‘牛肉面不要牛肉’,吃完直接走就好,不必客气!”这段话语,温暖了许多人的心。
今年成都市两会上,这家暖心小店的事迹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得知这件事的老板很平静,“我选择这样做只是想帮助他人,被写进报告很荣幸,但就算没有被写进去,我也会将这件事继续下去。”
年关将至,面店老板已经暂时将写着“牛肉面不要牛肉”的招牌收了起来,拉下小店的卷帘门,踏上了归家的旅途。他告诉记者,这一年自己在成都受到了很多照顾,这座城市温暖了自己,所以自己愿意通过“牛肉面不要牛肉”这样的暗号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如果每个人都能传递出一份善意,我想很多事情其实不会这么复杂。”
他告诉记者,小店年后的开业时间定在了大年初八,正好赶得上为返蓉的人们煮上一碗热腾腾的面,“牛肉面不要牛肉”的招牌也将一如既往地摆在店内。“我们会一直坚持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
化解持刀伤人危机的“平凡英雄”:
“想把成都给自己的帮助回馈给社会”
随着2023年12月第四季度“成都好人榜”的发布,宋权超榜上有名,因为他在红牌楼附近成功制止了一起持刀伤人事件。路见不平挺身而出的行为体现了他身为退伍军人的担当和勇敢,也收获了来自成都的点赞。
临近春节,2月6日,宋权超便买好年货,开车回到了泸州老家。“快一年没回家了,最喜欢吃我妈做的泸州黄粑,昨晚一听说我已经在回家路上,她立马就跑去市场买了食材。”通过视频,宋权超开心地与记者分享着内心的喜悦。
宋权超说,成都是一座十分包容的城市,从各个方面给予了市民不同的关怀。“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帮助,我也想尽自己的一分力量,将大家给予我的帮助回馈给社会。”
点赞成都人说“谢谢”的新疆老罗:
“在成都,我一点都不觉得孤单”
2023年3月,新疆大叔老罗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一段视频,一句“40多年来没听过这么多的‘谢谢’”让他在热搜上火了一把。也让大家关注到了他与成都这座城市之间的故事。
春节将至,老罗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新疆,当记者问起他这一年在成都的生活,老罗像他的成都顾客一样,一连串地说了好几个谢谢。“很感谢大家在这一年里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在成都这个陌生的城市,成都人的善意让我深感温暖。谢谢大伙儿这一年对我的照顾,让我这个异乡人一点都不觉得孤单。”
凭借着自己娴熟的烤串技艺和成都人的帮助,这一年来,老罗的烧烤店有了些起色,他也计划着在成都扎下根来……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胡瑰玮 朱馨月 张伟进 受访者供图 制图 江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