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增明
今年的春节,和以往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去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由此,中国人迎来首个列入“联合国假日”的春节。如今,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一起欢度“我们的节日,世界的春节”。
联大决议指出,许多联合国会员国庆祝春节,该节日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国秘书长每年都会发表春节贺辞。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戴兵表示,中国推动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和东方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将有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体现联合国倡导的多元、包容的文化价值理念。
◆ 世界各地,“中国年味”越来越浓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农历新年,自古就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的节日。
农历新年也是朝鲜和韩国人的春节,也是他们最重视的节日之一,甚至他们庆祝春节的传统习俗也几乎和中国一样,放假时间也和中国相同。在朝鲜,在春节之前人们就开始置办新衣和美食,并且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正月初一的一大早给长辈拜年。
在马来西亚,庆祝春节的方式和中国也大同小异,长辈也会给晚辈发红包,用红色信封装压岁钱;在新加坡,春节一般放假两天,节日期间人们也互相拜年,送给朋友两个橘子,橘与吉谐音象征着大吉大利。
今年春节前,新加坡对中国开启免签,新加坡的牛车水年货市场也准备好年货和金龙,挂起了红灯笼等春节元素,到处都是浓浓的年味。
春节也是越南最隆重的节日,过春节的习俗有着鲜明的中国印记:腊月三十除夕守岁,放鞭炮吃团圆饭,正月初一拜年赶庙会,春节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祭祀祖先……
泰国是世界上除中国之外春节年味最浓的国家。曼谷最有年味的地方绝对要提唐人街,每年春节期间,整条街都徜徉在红色海洋里,各个商铺张灯结彩,街头巷尾还会有舞龙舞狮、杂技、游行、文化展演等迎新活动。春节期间,曼谷各大商场也是张灯结彩,到处都挂满了各种灯笼、中国结等。
历史上,中国文化对许多东亚国家都有深刻的影响。同时,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标志性事件,随着海外华人的足迹也传到了世界很多国家。从19世纪中叶开始,大量华人来到旧金山,他们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带到了这里。每年春节,当地的华人都会举行春节庆祝和花车游行活动。如今,旧金山的中国春节庆祝活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活动之一。每年都有几十万人参与庆祝活动,舞龙、杂技、武术、花车、高跷、锣鼓、鞭炮,这些春节元素全都有。社区街头表演包括:传统舞蹈、敲鼓、杂技、书法、算命、舞狮等,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参与。
在英国生活的华人大约有50万,其中将近一半居住在伦敦,在唐人街区域有非常多香港和广东的移民,近年来也有大批福建移民加入。每到农历春节期间除了中国城之外,附近的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也会有传统的舞龙舞狮表演、游行及各式各样的春节庆祝活动,传统农历年味十足、热闹非凡。
在加拿大,春节也逐渐成为地方重大节日。以温哥华为例,著名的唐人街春节游行就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每年的中国新年都非常热闹,活动十分丰富,包括舞龙舞狮、舞蹈团、乐队表演及武术表演等,是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并且,春节游行在加拿大各大城市都已经成为了一年之中非常重要的活动。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崛起,春节已然成为世界性的节日符号,也为各国人民了解和感知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据了解,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已走进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约20个国家将春节列入本国整体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2016年10月,巴西里约州正式通过法案将春节列为里约州的官方节日,2月也由此成为“中国新年纪念月”。2018年8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法案,正式将农历新年确定为加州法定节日,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举办活动宣扬春节文化传统。
◆ 春节,何以成为“世界年”?
春节为何成为跨越地理和文化边界的全球性庆典?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授杨红认为,春节是密切人际关系,共享和睦、共创和谐的“文化空间”,与联合国使命与愿景不谋而合。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多样化和多元化。春节是具有强烈中国民族色彩的节日,浓缩了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丰富内涵,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外国人,使他们愿意通过春节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201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了以“中国新年”为主题的三集纪录片,主要通过拍摄中国农历新年习俗、与春节有关元素,突出中国传统节日特色,向全球观众全景呈现中国新年。这部纪录片共三集,分别是《回乡》《团聚》《欢庆》。片子完整的名字叫作Chinese New Year : The Biggest Celebration on Earth(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据说,这部表现中国春节的片子“把中国观众都看哭了”。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习俗,春节不带任何政治色彩,体现的是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对家庭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春节展示的人性的回归,体现了人本思想,易于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所接受和欣赏。
春节在国际上流行还有一些其他的有利因素,比如相关产业形成后能够给跨国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些国家政府越来越重视华人族群的力量和文化多元化。
春节期间,法国最大的百货公司巴黎老佛爷百货换上了“中国红”皮肤和萌兔装饰,首次向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展示华美精致的汉服和琳琅满目的配饰。在寸土寸金的顶奢商场开办中国春节活动,剪纸、写福字、编中国结、做花灯……中国文化在这里热闹展示。
作为此次巴黎老佛爷汉服新春展览的主要组织者,中法文化交流协会木瓜社透露,第一天限量预约门票放出后,半天时间内就约满了。
据该社的副社长介绍,这次展览的4个手工工坊总共可容纳200人参与体验活动,每天都有众多外国人来此体验中国的新春庆祝,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社长说:“许多普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并不了解。我最初的想法是希望更多的外国朋友看见中国服饰和文化,这次展览活动也是秉持这个初心,让中国服饰文化走向一个更大的舞台。”
在此次展览背后,是一群年轻的中国人一百天不懈的努力。据介绍,此次在老佛爷百货举办的新春活动,整个沟通和筹备工作足足用了3个月。汉服展览方面,在预算、时间、资源等因素的综合权衡下,他们选择从国内空运了四套衣裙:现代改良款马面裙、唐制齐胸襦裙、宋褙子套装和明制婚服。而在饰品、手工材料的选择上也颇费心力。此外,巴黎老佛爷百货的华人经理、文物复原专业的中国青年、提供赞助优惠的国内品牌商家,都为促成这次活动贡献了力量。
正在法国留学的蔡玉佶获知该展览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去了老佛爷百货。“看到展览,我觉得特别骄傲和自豪。”据介绍,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展览的视频后,获得了超千万浏览量、近万网友评论、数十万点赞。她说:“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应该去做的事情。中国的发展很快,很多年轻人没有关注这方面的东西,但是传统文化不应该消失掉,总会有一些人为了它们而去做一些努力。”
◆ 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空间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随着春节(农历新年)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的“申遗”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在最近的一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表示积极推进春节申遗。去年8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已被公布为2024年我国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唯一项目。申遗文本指出:“春节”项目由全体中国人共享,在全国广泛实践。
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南京大学教授陈竟说:“申遗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复兴的过程。”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假日分为每逢官方假日,联合国总部不办公,除保安人员等少数必须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均不上班;浮动假日是为特定人群设立的额外福利,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宗教信仰或文化背景选择特定“浮动假日”调休,每逢浮动假日,联合国在原则上不安排重要活动,但某些特定部门因工作需要除外。
2023年,联合国的假日分为“官方假日”和“浮动假日”两种。根据决议,在农历新年(春节)被确定为“浮动假日”之后,设在联合国总部和庆祝此节日的其他工作地点的联合国机构避免在春节这一天举行会议,今后在起草会议日程表时也会尽量考虑到这一节日安排。
农历新年被确立为联合国假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以及东方文化的重视。一位泰国的音乐教师说,“以往西方的节日成为世界的节日,如今国际社会越来越看到和承认中国和东方文化之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这体现了东西方世界在文化层面的互相尊重、了解,是一个促进东西方民心相通、文化交融的良好开始。”日本冲绳大学地域研究所特别研究员泉川友树说:“过春节是整个东亚地区的传统生活方式,冲绳至今保留着过春节的习俗。得知春节被纳入联合国假日,非常开心。”
“把春节发展成国际节日是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我们也许还没有来得及体味春节这个古老节日在世界上正在发生着某种微妙的变化。”一位原文化部官员这样说。
他说,“随着世界对中国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春节必将吸引更多的外国人,使他们对这个充满文化底蕴、内容丰富的欢乐节日产生浓厚兴趣,每年一到时候,就和中国人一样期盼着春节的到来。”
他建议,在政府的鼓励下,企业界应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如春节文化产品出口、入境旅游服务、信息服务等等,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而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说,春节的流行必将丰富各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不少专家也表示,春节申遗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保护手段。加强对春节文化资源的挖掘、对春节文化意义的研究,从而拓展社会传播,吸引群众主动参与春节文化活动,才能为春节申遗筑牢基础。
如何让当地的春节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开始成为文化学者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话题。
“节日增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和联系的紧密性,而如何强化节日气氛非常关键,这个过程离不开仪式和活动。”上海大学科研管理部副部长曾军说。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徐剑认为,节日要面对现代青年人,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年轻人愿意参与到节日的仪式和活动中,感受节日的精神内涵,是推广节日、振兴节日的根本。
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曾应枫认为,联合国假日为春节提供了“更官方、更国际化”的认定,可促使更多人了解、研究春节习俗,扩大传统文化的创新空间。“一定要激活民间的力量,这是非遗传承的动力所在。”
年俗的海外传播也成为助推春节申遗的加速器。传统的“广州花市”早在2018年便推出了“海外版”,在巴黎的共和国广场举办海外花市新春灯光音乐秀,吸引了当地游客纷至沓来。
中山大学非遗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指出,春节是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有或共同享用的民俗节日,中国近年与这些国家广泛开展民俗和非遗交流活动,对加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带动商贸活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传统的“春节标配”,另一个非遗项目“广东醒狮”也开始跃跃欲试。“近年来,醒狮海外的演出场所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都是以唐人街为主,如今走进了各大地标。”广东醒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伟斌坦言:对中国年俗越来越深的认同,让醒狮的国际舞台越来越宽。
专家建议,广东作为全国外贸第一大省,应在传统工艺、传统美食等“出海”方面发力,通过花市、庙会的节庆好物做好文化传播。
“正所谓‘食在广州’,粤菜文化也可以成为助推春节非遗出海的抓手。”曾应枫也对此深有同感,她介绍,广东春节有非常多传统的时令食物,如煎堆、油角、馓子等,“年货出海不但可以唤起华侨记忆,也能增强中国文化在外国人心中的魅力。”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