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2月24日

“每年的订单都有50%以上的增长” 产能不够咋办?

企业在蓉建总部搞研发扩产能

成都青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忙碌的车间 崇州融媒供图

假期过后,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相继返岗。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不仅实现了销售收入的突破,更在技术研发和产能提升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昨日,记者走进多家企业看到,生产一线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年销售收入超2亿元

企业冲刺上市

家里的智能电器、手里的智能手机、方便出行的动车……它们的某个核心元器件或许就来自这里——位于崇州消费电子产业园区的成都青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这家崇州本土企业,已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它还定下一个“小目标”:逐步实现半导体硅材料全产业链模式,努力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大半导体硅材料生产研发基地。

昨日,记者走进成都青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半导体材料制作车间里一片忙碌的景象。与过去简单加工、重复拼装不同,这里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的生产流程。“目前订单饱满,所有生产线上的设备全都是满负荷生产。”车间负责人指着机器顶部亮着的绿灯说。

在公司的成品检验车间,20多个工人正忙碌不停。员工张敏站在一台机器旁,动作娴熟地将分拣出来的单晶硅片取出,检验完毕后,小心翼翼地进行包装,一派繁忙的景象。“我们再检验一下质量,没有问题就装进包装盒内,等待出厂。”

“一季度的订单非常火爆,公司在春节期间也是加班加点忙生产、赶订单。”成都青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眉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专注于半导体单晶硅研发与生产、致力于推动我国半导体材料创新发展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的产品主要运用于电力电子、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控电子、5G基站、国家电网等领域。

据她介绍,公司拥有年产3000万片半导体单晶硅片的生产线,主导产品包括多款晶体直径8英寸以下的单晶硅切片、磨片和化学腐蚀片等,主要用于制造大、中、小功率晶体管、桥式整流硅堆及射线探测器等,已与国内外上百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产品远销国内外,综合市场占有率远超同行业企业。“公司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超2亿元。”

该公司总经理李鹭表示,今年,公司正在积极推动上市工作,接下来,将以崇州工厂为发展主体,逐步实现半导体硅材料全产业链模式,努力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大半导体硅材料生产研发基地。

建好新厂房

产能提升一倍以上

“我们的新工厂已建成,目前正在将设施设备搬进去,届时产能提升一倍以上,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昨日,记者走进新津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在四川至臻精密光学有限公司的厂房内看到,工作人员正专注熟练地操作着公司自主研发的超精密离子束抛光机,加工出精度达到纳米级的光学器件。

据了解,至臻光学是一家高精度光学装备与材料制造的高科技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医疗等领域的高端光学系统。

公司总经理鲁友强介绍,今年一开年,公司的订单量持续攀升,客户需求旺盛。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全体员工已经迅速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中。鲁友强说:“每年的订单都有50%以上的增长,这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挑战,那就是现有的老厂房空间和产能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订单需求。”

据了解,至臻光学于2022年在新津启动了全国运营总部暨生产基地的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集研发、办公、制造功能于一体。其中,包括超精密光学制造中心、高精度测试中心、镀膜中心和高端光学制造与检测装备研发中心。引入了5条生产线,专门从事超精密光学元件和超精密加工设备的研发和制造,设计年产能超过20000片超精密光学元件和20台以上超精密加工设备。

鲁友强表示,计划在3月底前完成新厂区所有设施设备的搬入工作。届时产能将提升一倍以上,“这将为我们满足更多的客户需求、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粟新林 李娟

--> 2024-02-24 粟新林 李娟 “每年的订单都有50%以上的增长” 产能不够咋办? 1 1 成都日报 c128372.html 1 企业在蓉建总部搞研发扩产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