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嘉) 1月24日,经过本报的牵线搭桥,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严文明教授手稿首次在成都考古中心展出,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考古热。近日,手稿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展出,即将“旅行”回到藏家身边。
严文明教授作为中国新石器时期研究的著名学者,其学术成就和贡献一直是考古界乃至全社会的宝贵财富。2023年12月15日,严文明教授荣获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推出了一系列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位成都青年学者看到后,主动与本报记者联系,表示可以联系一位收藏家,借阅一篇严文明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完成的手稿,并希望能够通过这份手稿,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考古文化信息以飨读者。经过辗转周折,记者先后联系了多位专家,甚至得到了严老本人的亲自鉴定,确认这份手稿确实是真迹。
为了让这份手稿能够更好地与公众见面,让这种学术精神继续传承,本报主动牵线搭桥,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让该手稿于1月24日在成都考古中心展出。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众多文物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这份手稿能够有机会与公众见面,得益于成都日报的牵线搭桥,是考古机构与媒体合作的又一全新尝试。”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