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2023年5月29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视察时的足迹,市级领导干部开展主题教育实地学习。在四川天府新区规划厅,大家重温总书记关于公园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等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国网成都高新供电公司,实地了解城市保电供电工作和成都高新共产党员服务队相关情况……随着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热潮持续升温。
市委统一部署、统筹谋划推进第一、二批主题教育,构建覆盖市县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和机关、高校、国企、两新组织、离退休党员、团员青年等领域的制度体系,确保全域部署、分类施策。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分级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启动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计划,指导确定课题6400余个、正反典型案例4200余个开展调查研究,对标学习“千万工程”“浦江经验”“四下基层”抓发展、惠民生,以整风精神指导各地各单位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建立完善制度成果2091项,推动党员干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真功见实效。
突出选贤任能
锻造“五个走在前列”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过去一年,全市组织系统认真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断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体系,真正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制发《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区(市)县领导班子建设的实施方案》,分级分类建立政治素质档案,对市级部门全覆盖开展政治素质分析研判,引导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聚焦大事要事强化干部支撑。成都坚持把大运会筹办作为锻炼识别干部的“练兵场”,选派1.1万余名干部、30余名退休领导参与筹办,着眼办赛全周期开展专业培训23.8万人次,开展专项考察发现掌握一批表现优秀干部,专项表扬奖励先进集体109个、先进个人2057名。圆满完成市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有关工作,全程风清气正。
坚持事业为上鲜明实干实绩导向。制发在重大斗争任务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实施办法》,75%以上新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市管干部来自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等一线,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导向更加鲜明。有关做法在中组部专题研讨班作交流。
大力实施年轻干部红色薪火工程。坚持从战略高度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制发推进年轻干部红色薪火工程《若干措施》,以培养分布表、培养纪实表、培养攻坚方案“两表一方案”为抓手,完善日常发现、跟踪培养、适时使用、从严管理全链条机制。
注重前沿实战强化培训赋能。全面完成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轮训,举办领导干部专题学习会17期,市委主要领导带头参加,市领导、“一把手”全员参训,“线上+线下”累计培训42.8万余人次。举办建圈强链、智慧蓉城等“五大培训”43期,选派58名年轻干部赴先发地区学习锻炼,推动干部在吃劲岗位和发展一线历练成长。
从严从实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制发加强年轻干部管理监督《若干措施》,开展市管年轻干部、国有企业中层及以上领导人员集体政治谈话。结合市委巡察对19家单位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对12个区(市)县委组织部开展提级巡察,扎实开展重点领域政商“旋转门”“逃逸式辞职”问题整治,抓好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刚性执行。
持续深化公务员队伍建设“五项工程”。紧扣城市发展所需,跟踪掌握建圈强链急需专业人才807名,新招录公务员、选调生等1800余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培养锻炼,组织近3000名新进公务员参加初任培训和选调生铸魂工程班,选派480名干部人才赴甘孜和阿坝对口支援、790名选调生驻村锻炼,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优化管理激励,深化公务员职级晋升积分制管理试点,创新及时奖励工作体系,队伍活力进一步激发。
突出近悦远来
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
人才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
2023年12月15日,“2023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榜单公布,成都连续5年荣获“最佳引才城市”称号。过去一年,成都以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为牵引,系统推进人才政策、队伍建设、机制改革等迭代升级,强化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人才支撑,全年新引育海内外院士32人,新吸引落户青年人才6万余人,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655.77万人。
加快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全面提升城市人才集聚力承载力。成都主动融入国家“3+N”战略布局,研究制定创建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实施方案,力争成为全国首批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对接全省“1+3+N”雁阵格局,制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全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主要承载区的实施方案》,厚植人才发展比较优势。构建全市“3+3+N”雁阵格局,因地制宜推动6个区出台创新人才集聚区、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方案;制定市级人才发展特色区建设方案并启动创建工作,梯次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市级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加快形成。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夯实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智力支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发布《成都市人才分类目录》,将人才支持类型扩大至6类224项,实施市级重大人才计划定向单列支持机制,创新以薪定才、以岗定才、以绩定才、以赛定才等评价模式,持续激发人才工作效能和活力。实施“蓉漂计划”“蓉城英才计划”等市级重大人才计划,举办“蓉漂人才日”“蓉漂人才荟”等系列活动,新引育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548名、团队52个。实施“百名领导联系千名专家、千名干部服务万名人才”行动,加快推进“1+4+N”人才服务载体建设,上线运行智慧人才服务平台,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不断优化。
突出强基固本
不断织密建强组织体系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今年春节,在彭州市蔬心驿站“暖心之家”,举办了“新春序幕暖人心·团圆照亮归家路”活动,来自五湖四海的110余位货车司机聚在一起,吃了一顿温馨热闹的团年饭。这正是成都实施“蓉城先锋·暖心畅行”行动,交通运输行业党委不断强化党建阵地建设、持续提升服务的一个切面。
过去一年,全市组织部门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短板弱项,通过固底板、补短板、拉长板,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提升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城市,突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升”年度主题,组建网格党组织6.4万余个,全市6500余个物业小区、1.1万余个老旧小区(院落)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16.3万名党员干部进网入格参与基层治理。在乡村,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依托“微网实格”体系汇聚资源力量,组建乡村联合体146个,推动村级集体经济21个“零元村”全面清零、467个“薄弱村”实现消薄。强化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组建成都基层党务学院,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选派477名驻村干部和146名金融助理,培育命名“蓉城先锋”四好镇街领导班子25个、新时代担当作为好支书300名。
深入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扩面提质,激活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实施重点行业党建攻坚行动,市县两级组建重点行业(综合)党委200余个,建成“蓉城先锋·暖心物管”“蓉城先锋·美好生活”等党建工作矩阵体系10个。深化两新组织“两个覆盖”,全覆盖组建镇街两新综合党委,推动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开展快递外卖员、货车网约车司机、电商主播群体党建试点,实施互联网业党建、业务双提升行动,把近54万名新就业群体纳入组织有效管理,引导新就业群体人员积极在社区报到,进网入格担任流动(微)网格员,推动“管理变量”向“治理增量”转变。
聚焦大运会筹办,坚持沿着工作架构严密组织体系,指导大运会执委会机关、内设机构和场馆中心成立临时党组织96个,把支部建到场馆、酒店、主媒体中心等办赛一线,构建党建与办赛相融互促的良好格局。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蓉城先锋·点亮大运”党员志愿服务十大行动,推动14.9万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当好大运宣传者、文明倡导者、城市服务者。
凝心聚力再出发,砥砺前行续华章。站在新起点上,全市组织工作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和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不断推动成都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共同绘就更加美好的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成都图景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