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老舍笔下的古城。
如今,不管是阆中古城、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等传统意义上的古城,还是在古镇、古城片(街)区,古装巡游、古风演出、互动演艺等文旅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为古城带来人气和活力,也为古城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载体——
这个春节,拥有1600余年历史的崇州市元通古镇,“千年小成都”的古风古韵和烟火繁华扑面而来。彭州市海窝子古镇,穿过摇曳生姿的灯笼,“到海窝子寻龙迹”深受游客喜爱。大邑县安仁古镇,还有川西民俗婚庆巡游、龙狮共舞目不暇接……
不仅仅在成都,开封府内,“包拯”带领“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四位勇士巡游;西安古城墙上,“女将军”一身戎装,手握长剑列队巡城,“大唐羽林卫”的飒爽英姿引来游客围观……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陈明琨认为:“当一座座古城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化IP,这种‘独异性’‘体验性’的文化元素将会唤醒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记忆,让古城充满文化味,让游客获得满足感。”人气有了,文化活了,古城也就有了灵魂和生命,“近者悦,远者来”自然水到渠成。
文化味
要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今年龙年春节什么最火?非黄龙溪火龙莫属。在舞龙行进中,师傅们用木板用力击打1500℃的铁水,耀眼的铁花照亮夜空,赶上龙年春节,黄龙溪的非遗项目“火龙灯舞”更是成为爆款。游客在一次次绽放的绚烂火花中一同感受龙年喜庆热烈的氛围。今年新春,火龙灯舞定期在黄龙溪古镇上演,多次登上热搜,让黄龙溪古镇也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
前不久,2023全国旅游“黑马目的地”榜单发布,开封位列第一名,而过去开封一度被戏称“最没存在感”。据陈明琨观察,这次,开封打赢翻身仗的关键在于,以宋都古城片区文旅转型为抓手,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文旅演艺项目。随着古装巡游、古风演出、互动演艺等文旅演艺新项目的落地,如今走进开封宋都古城片区,游客会触摸到不一样的宋文化——在开封府,每天清晨“包青天”准时迎宾,通过精彩的开门迎宾表演,带领游客见证威严肃穆的包公断案,品味千年不变的人间正气,感受其“廉正刚毅、除暴安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龙亭公园,全新编排的《太祖大典》《宫廷巡游》《江山舞乐》等大型实景演出让游客梦回北宋,沉浸式体验北宋开国盛世的繁华景象,近距离感受杨家将的将门风采,以第一视角尽享宫廷乐舞文化;在清明上河园,“我在宋朝的一天”项目,让游客在一步一景中走进开封古城的历史深处;在开封城墙景区,大型沉浸式行进演出《烽火汴梁》,让游客直接与历史对话,亲手掀开开封城下6座古城的神秘面纱,在沉浸虚拟环境中见证宋文化的变迁与传承。
“不止开封,洛阳、西安、商丘、扬州等地的古城片(街)区如同集体赴约一样,都借助文旅新业态‘醒’了过来,呈现出古城火、文化兴的新气象。”陈明琨说,比如,西安“大唐不夜城”推出互动演艺节目《盛唐密盒》,“房玄龄”“杜如晦”组合引来无数游客专程打卡,一些游客甚至专门整理背诵西安历史文化题库,只为上台与两位“大人”来一场互动。丽江古城开拓沉浸式剧本游戏等文旅融合新场景,将茶文化和马帮历史融入剧本游戏,打造出“沉浸式旅游+剧本游戏”的新模式,不仅增添了古城旅游的看点,也以旅彰文激活了古城文化。
陈明琨进一步认为,文化是城市的基因,涵育了古城特有的气质。让古城焕发新生,激活文化是关键。如果走进古城看到的只有古城墙、古城楼、古牌坊、古建筑,甚至是一些断壁残垣,想必游客不会满足。
“穿汉服就要到洛阳”“感受宋韵必来开封”“来长安做一回唐人”……“每座古城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需要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陈明琨表示。
“古”与“新”
融合共生的现代范
观众拿着手机对着西安的地标建筑一扫,瞬间“穿越”了时空。跟随着诗人李白的步伐,进入长安城内,舞狮、舞龙创意水袖的舞动灵韵,鼓乐交响的激昂绵长,大唐不夜城再现盛世长安的恢宏景象。“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千人齐诵《将进酒》,豪放洒脱,荡气回肠。总台龙年春晚,陕西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登上热搜第一,让无数网友直呼:“太燃了!”穿越大唐不夜城,与诗仙千年再聚,这些全靠科技加持。
《山河诗长安》节目是总台春晚首次将手机AR(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实体场景。而在成都的青白江区城厢古镇正在建设元宇宙古镇,沉浸式的古镇街区、沉浸式的酒店,AR、VR的项目即将呈现。
谈及古城“古”与“新”的融合,陈明琨表示,挖掘古城的传统文化元素固然重要,而为古城注入现代元素,让“古”与“新”融合共生更能吸引人。古城因历史悠久而迷人,因与时俱进而存续。古城既要宏伟、古老,也要年轻、活泼,古城的传承发展,必须获得当代性的意义,才能在贴近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得游客的认同。
陈明琨观察到,近年来,不少古城着力推进“青春修炼计划”,围绕游客尤其是年轻人的消费特点,融入商业、休闲、娱乐等多种现代元素,让科技赋能文化,让文化古城与新奇创意“碰撞”,塑造文旅新场景。比如,洛阳洛邑古城准确把握“年轻化消费”趋势,抓住年轻人兴趣点和聚焦点,打造“IP+场景+科技+体验”模式,通过特色文化与场景化、数字化表达形态之间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具有古典美、时尚感、科技范的文化空间,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年轻人推出全城剧本杀、答题闯关卡、夜宿博物馆等既古亦新的个性化文旅场景,为他们讲好专属的“洛阳故事”。
“旅游作为一种消费行为,也折射出游客的心理需求,文旅新场景的塑造需要对接游客的精神空间。”陈明琨强调,现代人普遍拥有好奇心、审美情怀、恋地情结和休闲放松心态,地域性、审美化、特色化的旅游场景往往能够成为游客的精神依托。比如四川凉山建昌古城,相继兴建蜀绣、茶马古道、唐卡等博物馆和建昌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融入“商、养、学、闲、情、奇”等新业态,既促进了非遗的合理利用,也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产生活,实现了古城文化与旅游休闲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古城的现代化。
古色古香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的文旅新场景,进一步打开了文化共享空间。古城中,传统文化和街头文化相遇,民族元素与时尚元素相融,非遗与街舞、滑板、电竞、音乐、说唱等现代新潮样态相结合,迸发出别样的生机和活力。这些为历史古城注入现代元素的做法,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架设起跨越时空的“对话”渠道,让古城散发出古老与青春交汇、厚重与灵动交融、静谧与热闹结合的奇妙魅力。
依托文旅新业态,很多古城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改变。陈明琨认为,激活古城活力,传承古城文化,仅仅有古装巡游、古风演出、互动演艺、沉浸式体验等文旅新业态并不能一劳永逸。这是因为盲目跟风、同质化模仿经常会让一种文旅新业态很快变成旧业态。“面对审美日益挑剔的现代游客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坐拥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古城,应立足自身优势,坚持内容为王,正确运用新兴技术和手段,以创新赋能发展,不断刷新文旅业态,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如此才能让古城始终焕发青春容颜,让古城文化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