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学科主任甘华田带去两份提案,针对基层中医药服务与家庭医生制度提出相关建议。
甘华田表示,基层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基础保障。但调研发现,基层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尤其是乡村地区仍较薄弱;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总量不足、结构有待优化;中药饮片配置不全,中医药服务手段单一,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应用能力不强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此,甘华田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快提高基层中医药优质服务能力。二是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三是提升基层中医治未病、康复治疗能力。四是持续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五是深化基层中医药健康宣传和文化建设。
甘华田还认为,家庭医生制度作为我国医防融合的重要纽带,也是促进我国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的重要手段。但应当看到家庭医生制度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从服务供给来看,家庭医生队伍建设较为滞后,家庭医生数量、能力与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明显,服务质量差别较大;从服务管理来看,激励制度仍不完善;从服务对象来看,群众对家庭医生的认可度还不高。对此,甘华田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坚持面向基层导向,加快提升服务供给质量。加强全科医生教育培训,为家庭医生储备专业人才。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甲医院专家应定期参与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并给予相应补贴。二是坚持服务质量导向,完善服务规范和考核体系,明确激励机制。国家层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服务规范和考核体系,同时各地区根据情况完善签约服务内容、标准,科学设置绩效考核内容。拓宽家庭医生的晋升通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向一线家庭医生倾斜。三是坚持群众需求导向,不断提升公众认可度。不断拓宽家庭医生服务内涵。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朱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