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联动联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重庆成都携手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在《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高质量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实施方案》中,成渝双核将推动文旅企业加强合作,联合开发文旅产业项目和特色文旅产品,互补文旅产业链,联合打造都市旅游精品矩阵,到2027年,形成一批共建共赢双核联动创新成果。
双核驱动下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将如何建设?成渝地区代表委员有哪些新思考,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昨日,本报联动重庆日报开设《成渝之声》栏目,在全国两会期间,连线了全国人大代表严琦,全国政协委员陈智林,成都八角沃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杨琼,四川省社科院资深智库专家、研究员石明,请他们围绕如何强化双核驱动提升都市旅游能级畅谈实现路径,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严琦:
成渝携手打造国际知名文旅消费高地
“重庆的都市旅游资源禀赋独特、人文气息浓厚,有故事可讲。我们要利用都市资源禀赋,推动旅游发展合力化、旅游要素链条化、旅游产业升级化,聚集澎湃旅游发展新势能,打造国际知名的文旅消费高地。”全国人大代表严琦称。
她建议,重庆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城市的优势,以生态为本、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以“两江四岸”为核心,串联整合都市旅游景区及要素,突出山水都市、不夜之城、温泉之都、购物之都、美食之都等旅游特色,提升“山城”“江城”“不夜城”品质。
同时,创新体制机制,全景式规划、协调联动、共建共享,提升游客参与性、体验性,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并依托两江四岸、城市立体景观,开发出更多滨水休闲娱乐项目、水上体验项目,让游客从“夜景欣赏”向“白天体验”拓展。
全国政协委员陈智林:
持续加大“成渝CP”的开发和打造
“我建议成渝两地,应针对巴蜀独有的文化符号,通过川剧曲艺等特色展示形式,持续加大‘成渝CP’的开发和打造。”在全国政协委员陈智林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开始受到群众的喜爱和追捧,街头巷尾,“变脸”再现;剧场茶馆,戏声又起。在成渝间,川剧曲艺、杂技魔术等双城艺术交流展演活动不断,巴蜀慢生活体验游、川渝生态康养产业等新业态快速兴起。
对此,陈智林建议,成渝两地要深挖巴蜀文化,重点针对川剧曲艺、川菜以及古蜀文化、古巴文化等特色符号,联动打造一批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成渝CP”精神文化产品。结合智慧旅游高新技术,打造一批线上川剧曲艺等数字新场景,在成渝地区都市旅游的核心区域,打造一批优秀的川剧曲艺,固定化、常态化在成渝地区开展文旅展演活动,推介好巴蜀文化,让世界通过川剧曲艺看到巴蜀文化崭新气象。
【基层实践】
“古镇十二巷”深挖在地文化
为磁器口注入提档升级新动力
——成都八角沃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杨琼
“重庆和成都是两个重要的极核,每年互访游客超过1亿人次。”在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中,成都传媒集团下属子公司成都八角沃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杨琼既是见证者,也是实践者。公司推进的“磁器口古镇十二巷”项目,不仅率先代表“文旅出川”重点项目走了出去,更成功地在当地“开花结果”,是成渝携手合力打造的一张文旅新名片。
杨琼回忆说,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磁器口古镇十二巷”项目遵循磁器口古镇历史沿革和景区风貌,按照“五新四态”的指导思路,挖掘新空间、营造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注入新元素、展示新形象,为千年磁器口古镇注入提档升级新动力。
“我们主要是把十二条街巷划分为‘后浪’‘滋味’‘境界’‘潮起’四大板块,结合街巷文化底蕴,挖掘片区潜力资源,优化古镇空间格局,分别打造‘青年时尚聚集地’‘市井生活体验地’‘文化场景沉浸地’‘元气社交融合地’。”杨琼告诉记者,从2023年5月首开区“后浪”片区焕新呈现并正式运营,到今年2月“潮起”片区在浓浓年味中上新,“古镇十二巷”为磁器口景区增加新的神韵。
【专家观点】
打造成渝双城文旅动态指数评价体系
在竞合中实现都市旅游能级提升
——四川省社科院资深智库专家、研究员石明
成渝经济文化圈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神奇的旅游文化圈,这个活力来源于兄弟间的合作与竞争。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也有合作,合作与竞争都是为了成渝共同体的凝聚与发展。
那么,如何让重庆和成都这对都市“CP”,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双赢”?石明认为,成渝两地应建立专家库,结合当前数字技术背景在文旅领域的广泛应用,打造权威的动态文旅数字指数动态发布平台,让两地通过文旅指数发布,时刻了解具体领域的“实力”和“差距”,在竞合中实现进步和发展。
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是通过建立科学、权威、专业的综合评价体系,制定成渝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指标体系,常态化为成渝地区文旅融合发展及传播提供一套科学依据,以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欢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韩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