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美食,成渝两地在全国绝对排前列。其中有不少游客都是冲着美食来成渝旅游,在这个意义上,美食与旅游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当前,成渝地区正以高质量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抓手,协力发展巴蜀特色文旅消费。3月7日,本报联动重庆日报,连线全国人大代表严琦、全国政协委员苏华、鹃城牌郫县豆瓣公司营销副总监徐垒、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院长李想,围绕成渝餐饮如何协力发展巴蜀特色文旅消费,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严琦:
美食+旅游 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近年来,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推动下,成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热辣滚烫”。美食与旅游的结合,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一步释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活力,加快打造国际知名的文旅消费高地是一条可行路径。”严琦表示,以“美食+旅游”为例,可以推动两地大力建设火锅消费特色中心,大力发展“火锅+互联网”消费新模式;支持培育一批火锅龙头企业,开展火锅企业培优活动,推动构建从原材料到深加工的一体化供应链体系,促进火锅产业集团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在加强“内功”的同时,也要积极走出去,推动火锅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和海外连锁经营,在海外投资建设火锅餐饮文化产业园区,鼓励餐饮企业抱团参与投资。
全国政协委员苏华:
两地合力 推动特色餐饮集群协同发展
重庆和成都一直在积极推进巴蜀特色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餐饮不仅是成渝两地的特色,也是两地的品牌,这里的美食以其浓郁的口味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成渝两地如何做大餐饮品牌?苏华建议,要形成合力,推动两地区域特色餐饮集群协同发展,促进两地的交流与合作,分享传承与传播的经验。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联合培养更多的餐饮“大拿”,开发出更多的菜品,适应社会发展。共同培育消费新场景,建设美食地标;共同举办美食节、消费节等活动。共同打造西部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联合申报“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博览会,建设川渝商品海内外展示展销中心,推动餐饮出圈出海,面向世界。
【基层实践】
聚焦品牌建设 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鹃城牌郫县豆瓣公司营销副总监徐垒
川菜味型丰富,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点,而之所以能有这么多味型,离不开一大批川菜特色调味料,特别是享有“川菜之魂”美誉的“郫县豆瓣”。
近年来,郫县豆瓣围绕品牌建设,推出全球首架“鹃城牌”郫县豆瓣主题飞机,打造首列“鹃城郫县豆瓣”号主题动车。积极主办和参与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峰会、展会和论坛,提升郫县豆瓣品牌影响力。通过直播、头部达人合作等多种新媒体形式与当代年轻消费者进行融合互动,提升产业品牌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品牌和宣传矩阵打造,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持续为餐饮品牌建设发力。”徐垒表示,发挥优势讲好品牌故事,加深与消费群体,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的链接。依托非遗文化资源打造主题特色标志性场景和行业首家四川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开展文化博览、美食体验、微度假、研学旅游、节庆活动等多维度文旅运营。同时在行业进行差异化竞争,丰富产品品类,以年轻化、潮流化的新形象助力产品升级。
【专家观点】
做强美食产业链 共同擦亮“金字招牌”
——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院长李想
成渝两地的餐饮文化是共同的名片。“成渝的餐饮已经成为游客前来两地旅游的一个标志性吸引物,不仅代表着重庆和成都的城市形象,也是重庆和成都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李想表示,不仅要擦亮餐饮这块“金字招牌”,还要做得更好。
李想建议,一是深度挖掘和整合成渝餐饮的相关资源,包括历史文化、特色美食,具体到名店、名建筑、食材、特色农副产品、饮食民俗等,将这些进行融合,变成美食产业,实现美食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二是提升餐饮服务的质量,一方面加强产品的研发,另一方面加强成渝餐饮的国际化表达,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体验。三是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联手加强品牌包装,成渝共同举办国际性的烹饪大赛、美食节、火锅节等活动。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世界知名餐饮企业和大师合作,提升成渝餐饮国际影响力。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周鸿 杜文婷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