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当各行各业都在呼唤新质生产力时,“智改数转”也涌入更多人的视野。
什么是“智改数转”?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智改数转”究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智改数转”
提高生产效率赋能运维服务
3月7日,成都阳光甚好,位于新津区的成都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车间内,生产更是火热。
一块电子屏幕上,实时记录着产线各工位的工作进展,并将这些信息实时传输至公司的信息化平台,供管理层更好掌握进度。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让一切忙而不乱。
“数字化工厂是我们今年的重点工作,通过搭建数字化工厂,让数据说话,可以帮助优化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度,降低生产成本。”成都中车长客总经理王明举说。
数字化,不仅用于生产,还为运维服务赋能。王明举说,“公司还建立了数字化的运维服务,以便实时掌握车辆维修和运营维护情况,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通过运维过程中用户反馈和大数据分析,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数据观察,“智改数转”的作用会更容易感知。
在微网优联5G全连接工厂内,一块完整的电路板,从上料到出货仅需15分钟。
“与传统工艺相比,5G+集成电路自动生产的应用,让集成电路生产效率实现了40%的大幅提升,产品质检准确率提升到99.5%以上,设备故障率降低25%以上,整体产线布线成本降低100余万元。”微网优联副总经理黄春生表示。
降本增效
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企业
传统的白酒产业,一边考验着酿造人的初心,一边寻找着更好发展的出路。这种“既要又要”的需求,在泸州老窖黄舣酿酒生态园找到了平衡点。
配料、润粮、拌料、上甑、摘酒、发酵等传统酿制环节一个都没有减少,但能耗降低了10%,出酒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10%。
这样的降本增效,来自于酿造过程实现了“智改数转”。而四川物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为泸州老窖提供“智改数转”的技术服务商之一。
“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话,也不是一些技术的堆砌。”四川物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梁认为,“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一定要清楚明白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短板,做好整体规划,选择合理的技术和合适的路径,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企业。”
在四川阆中,四川建雅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正是用好了技术,年产能提升至10万+套整车。
此前一直采用的传统手工焊接极大限制了生产发展,自2022年起,建雅陆续多批量大批次地采购卡诺普高性能焊接机器人。生产基地上了机器人后,不仅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因为机器人焊接一致性高,产品品质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为建雅赋能的卡诺普,也是成都企业。卡诺普副总经理邓世海说,“工业机器人有很多领域,我们一开始就决定专注做焊接机器人。”如今,卡诺普已成为工业机器人焊接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制造”变“智造”
成都加快推动企业“智改数转”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如果说发展新质生产力会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那企业“智改数转”必然是其中关键一环,必须紧紧抓住。
在成都,让企业从“制造”变“智造”,加快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的步伐从未放缓——
2023年,成都开展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最终认定智能工厂35个、数字化车间73个,较上一年认定的13个智能工厂和37个数字化车间,分别增长170%和97%。
2024年,成都将加快形成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1+N”顶层规划,扎实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建设,在7个重点区域、5个细分领域,培育360家以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实现数字技术对制造业的全方位、全流程、全链条改造。成都定下目标,力争全年完成300家以上企业数字化改造,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0家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1%。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喆 唐小未 摄影 熊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