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3月14日

山海辽阔 书法和热爱可达

青年琴家赵虹抚琴闲暇,书法也是日常之一 摄影 鲁鲁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

在岁月长河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一泓清泉,润物无声。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书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书法艺术中浸润的中华文化之美被更多人看见。

见于岩画、刻于甲骨、铸于鼎盘、书于竹帛,有着3000年以上历史的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传达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在今天,如何将这份珍贵的传统传承下去,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需要的是一种引导,一种激发内心热爱的力量。这不仅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心灵的共振与连接。

借由三个不同的书法人生,我们能感受到,书法爱好者笔下,流淌的是点滴生活中的字字情深。或许,书法艺术的时代魅力,正在于此。

同学少年,挥斥方遒

“岁岁平安如意到,年年吉祥满门财。”赵嘉慧的朋友圈晒着一张初三儿子胡升写的书法春联照片,照片上她留下一个乐呵呵的笑脸。每到春节,她家门上总会贴上精美的春联,而这些春联都是出自儿子之手。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已经连续三年为家中书写春联,字迹如行云流水,红纸金字间,洋溢着浓厚的年味和祝福。

儿子对书法的坚持令赵嘉慧感到欣慰。当初为了让有些调皮的儿子能够静下心来,她给儿子报了书法班,没有想到儿子这一学就是五年。写春联也是书法班李华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和耐心。”李华老师总是这样告诉胡升。老师要求胡升把每一个字,每一个字组,每一个片段反复学习,慢慢吃透,而不要把碑帖草草地“抄”了一遍又一遍。每一个字都写精,而不是“差不多就行”。他给胡升布置的作业并不多,每周只需练习一张十八宫格宣纸,但要求十分严格。每次写完,胡升都要自己对照字帖批改,觉得写得好的字,就在旁边画个红圈。当一张纸上画满六个红圈时,他就可以得到一次休息的机会。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胡升觉得书法不再枯燥无味,反而充满了乐趣。他对照着字帖批改自己的作品时,仿佛又在心中默默地写了一遍,这让他对书法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书法班里,胡升还听到了许多关于古代书法家的故事,古有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后有《史晨碑》《张迁碑》等诸多记录历史事件的碑刻,又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咏出了“信可乐也”之人生畅快……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钟绍京。钟绍京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被誉为“如金如玉”。胡升虽然知道自己无法与钟绍京相提并论,但他仍然希望自己的书法每年都能够有进步,每年都能写出更好看的春联。

为了这个目标,胡升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不仅在书法班认真学习,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己练习。虽然有时候会觉得累,但他对书法的热爱让他坚持了下来。

如今,胡升的字已经写得有模有样了。他知道自己永远无法成为那些书法大师,但他相信只要不断努力和坚持就一定能够让自己的春联越来越好看。每年的春节前夕,他都会精心书写春联送给亲朋好友。每当看到他们欣赏自己的作品时,胡升都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快乐。

满纸清风,兴味浓深

学书法的人中,或许报书法班的“胡升”们是最大的那个人群,体味着书法之乐。拜入成都知名书法家杨代欣先生门下的段月禾,似已慢慢向书法之道靠近。

在笔墨间浸润了20多年的她说,将书法艺术视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段月禾是媒体人,从小就学习写字的她,主攻篆书。初中时,她有幸认识了书法家杨代欣。师从杨代欣先生后,她便步入了正规的书道脉络,渐渐地从想写好字,到想成为一名书法艺术的传承者。对于练字,她的体会是:先生平时教诲,初学时以古代碑帖为楷模,持之以恒、孜孜以求,力争形神兼备,遇浮躁之境而不变。与大多数人学习楷书不同的是,段月禾选择主攻篆书。在她看来,篆书是文字和字体之祖,假如书法是一棵大树的话,那么篆书就是这棵大树的主干,其他书体都是这主干上的分支,不管是隶书、行书、草书或是篆刻甚至是中国画,都离不开篆书这条主干。

平时就喜欢安静的她,常常一写就是一天。工作后,她也一直没有放弃书法这一爱好。工作之余,她还赶往先生家中,交作业、上课。“我很喜欢研究临摹古人的字。”她说,经过时间长河的洗礼,留下的都是精华,可以一遍遍汲取。结合对当时历史人文知识的上溯,这位年轻女白领的人生,随着书法进阶而推进。

细看段月禾书写的一幅幅作品,笔沉墨浓、古拙典雅,挺难想象都出自这样一位温文尔雅的女性之手。现在的她已是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练习之余还与许多书友交流,与朋友一道分享书法的魅力。“美是拾级而上的,对美的感受也是拾级而上的。作为从小学写汉字的中国人,终于能拾级而上,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书法文化的美,感受其中的几何美、精神美、故事美等,很难得,很幸运。”她动情地表示。

千姿百态,提笔一瞬

周五上午,王岗在工作室完成了书法小班课教学后,就忙着赶往成都市文化馆,这里下午还有一场书法大班课。王岗从事书法教学已经有24年,带过的大大小小书法学员有上千人。“老话说:画画十年,基本可以卖钱;写字十年,可能自己都不一定要看。”

美学家宗白华说,“中国的书法本是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的节奏艺术。它具有形线之美,有情感与人格的表现。”书法,称得上“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王岗说,自己在高强度教学之余,也兼顾美学和书法史领域的学习,如同向古人交作业,越是临习,越感叹古代在艺术审美和情感融入创作方面的水平,由衷地对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一躬到底。“书法的美感呈现一方面从情绪入手,一个是碑帖本身的内容,再一个就是作者当时的情绪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冷静的,还是激昂的?是忧伤的,还是热情迸发的?书法,是‘古人生命的立此存照’,如文化学者祝勇所言:传下来,不只是供我们观看,而且供我们倾听、触摸、辨认——倾听他们的心语,触摸他们生命的肌理,辨认他们精神的路径……这些存世的书法告诉我们,他们没有真的消逝。他们在飞扬的笔画里活着,在舒展的线条里活着。他们,须臾不曾离开。”

几十年来,他既是循循善诱的书法老师,也是上下求索的书法行路人,对书法研究和实践的理解是简单八个字:我对它好,它对我好。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教学相长,推着他在艺术道路上一路向前。这些年来,他很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近书法,喜爱书法。此前,有一位留学日本的博士生参观了一次颜真卿的书法展,被“颜体”书法所震撼。回到成都后,他找到王岗学习书法,一学就是3年。上网课也是很多年轻人选择的学习书法途径。王岗还有位在澳门留学的成都学生,一直通过网课学习书法。上学期,还在澳门办了自己的书法展览。“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技艺,更包含了哲学。中国书画不是真山真水,是一种对现实的抽象与提炼,展现的是时代精神。”王岗如是说。

我们的先人,把书法写在骨上,写在陶上,写在纸上,写在竹上,写在锦上,写在碑上,写在青铜上,写在瓷器上,写出了天人合一,写出了力透纸背,写出了游龙惊鸿,写出了一见倾心,写进了历史的风里,一刮,醉了上下五千年的人心。

--> 2024-03-14 1 1 成都日报 c129292.html 1 山海辽阔 书法和热爱可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