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下,白沫江边,2024成都世园会分会场——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拔地而起。
以“公园城市、美好人居”为主题的2024成都世园会距正式召开已不到两月,走进作为分会场之一的邛崃,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与生机盎然的绚烂春景相得益彰。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立意为生物多样性的邛崃分会场将构建游憩、研学、观光等功能业态为一体的多功能博览园,着力营建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美丽宜居宜游的绿色生态特色分会场,努力打造成为成都主会场的生态支点。
场馆建设如火如荼、城市生态山明水秀、文旅融合发展迅猛、新兴产业蒸蒸日上……春日的邛崃正持续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歌。
成都世园会分会场加快建设 在邛崃见证生物多样性
明媚春日,从空中俯瞰龙门山,青山叠翠、碧水动人。位于邛崃市临济镇道佐社区的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项目建设现场,造型别致的建筑群与周围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
作为2024年成都世园会分会场,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总占地约1200亩,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将建设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物馆、乡村林盘酒店、六大生境展示区及相关配套设施等,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3月底全面完工,投运后将成为集游憩、研学、观光、度假等功能业态为一体的多功能博览园,打造天府生态文明和天府文化展示地标。
走进已经建成开放的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规划展示中心,馆内模拟呈现龙门山多样的生态系统,构建沟谷密林生境、山地暖性竹林生境、山地岩石生境、山地密林和疏林灌丛(草甸)生境、农田生境、人工生境六大生境场景。多媒体投影和AI交互等技术的应用让人身临其境,科技+趣味互动的展示形态让游客可以在极富趣味的沉浸式体验中全方位了解龙门山各类珍稀动植物资源,也让人对主展馆的建成更加期待。
离规划展示中心不远处矗立着一座造型别致的白色建筑——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它便是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的主展馆,承载着博览园的整体展示功能。
博物馆建筑面积约7400平米,共分为五个展厅,通过模拟生物栖息地方式,将龙门山的地貌特征、人文要素与生物多样性特色融合呈现,描绘一幅秀美的“山涧灵石”原生生境画卷,目前主体结构施工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内部展陈的装修与布置。
“2024年成都世园会把邛崃设为分会场,是邛崃面向世界展示自然资源本底和历史人文内涵的重要机遇。我们将系统组织、强化保障、全面冲刺,确保筹备工作按时高质量完成,向世界展示出邛崃的风采。”邛崃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窗见景 出门见园 在邛崃徜徉优美山水
去年,“邛崃独库公路”走红网络,一时间让这条藏在深山竹海里的公路“热”起来。“邛崃独库公路”本名道火路,所在地正是成都世园会邛崃分会场,这是一条连接邛崃市临济镇道佐场镇和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气的火井镇的一条乡村公路,全长近20公里,全程都是竹海风光。发源于天台山的白沫江穿过道佐场镇,在寨沟竹海入口处形成了冲积平原,山水、河谷、田园,风景这边独好。
这条公路经过的临济镇地处邛崃平乐古镇景区与天台山景区之间,风光优美,自然环境优越,有小熊猫等名贵珍稀动物10科50余种,有伞花木等珍稀植物16科20余种,森林覆盖率63%。
而邛崃市的山水风貌并不局限于世园会分会场,邛崃市作为成都西部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森林面积约1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9.31%。全市已记录植物2965种,其中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桐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6种;已记录动物775种,其中乌雕、林麝、毛冠鹿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1种。
近年来,花脸鸭、黑鹳、棕背田鸡、青头潜鸭、彩鹮等珍稀野生动物频频现身邛崃,更是为邛崃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屡添力证。每年夏天,一到傍晚时分,在邛崃市河滨公园,夕阳的余晖洒在地上,嫩绿的草地显得更加浓郁,不少观鸟爱好者拿着望远镜或照相机,研究观察鸟的栖居生活环境及鸟和整个生态的关系。
除了河滨公园,邛崃市还积极建设一批口袋公园、微绿地,打造“金角银边”美化公共空间,东湖公园、凤求凰公园、邛窑考古遗址公园等城市公园陆续建成开放,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6.5平方米,让市民游人畅享推窗见景、出门见园的惬意生活。今年4月,因成都世园会而来的全球游客也将徜徉在邛崃市大美生态和高品质场景中。
构建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在邛崃收获文旅融合新体验
龙年春节,邛崃市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快速增长,迎来新春“开门红”:共接待游客187.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83亿元,在郊区新城中位居第2位。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邛崃市的文旅市场正持续升温。
3月1日,成都天台山迎来一场春雪,银装素裹的雪景下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不少市民游客来到这里,抓住看雪景的尾巴。“不仅景色美,景区设施也比我多年前来的时候提升不少。”来自重庆的游客张先生说。
“我们正高速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提升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同时全力提升服务质量,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分类分层级开展景区从业人员培训 ,建立景区—镇村—商家结对联系机制,全覆盖开展入户对标指导 ,提升景区服务品质。”邛崃市平乐古镇天台山景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4年,邛崃文旅将紧紧围绕‘文旅塑品牌’目标,以全力推进成都天台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龙头,进一步推进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提升建设,启动平乐古镇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文脉坊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工作,进一步完善构建全域旅游产品体系。”邛崃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邛崃市将推进新技术运用、新业态打造,全面完成天台山5A级景区创建提升一揽子项目,开发邛窑公众考古研学游、萤火虫之旅体验游、酒庄特色游、山地户外运动游等产品,丰富全市文旅新消费场景。开展全域旅游住宿业服务质量提升计划,推行邛崃旅游民宿地方标准“崃宿”质量等级评定,成立“崃宿”民宿管家学院,打造民宿集群示范区,以培训、技能大赛、示范点打造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全市文旅服务软实力。
百亿级重大项目即将投产 在邛崃锻造新质生产力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邛崃百亿级重大项目——四川紫宸科技项目建设现场,占地面积2000多亩的土地上,一座座白色的标准化厂房已经拔地而起。
在邛崃注册成立的四川紫宸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15亿元,目前是全球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开工建设面积最大的产业基地,建成后将年产28万吨负极材料成品,填补成都市年产十万吨级以上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的空白,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40亿元,带动2500人就业。
目前,一期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已经进入最后的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能源、用工等各要素保障工作稳步推进,为3月底启动试产做最后的冲刺。
四川紫宸科技项目是邛崃市布局先进制造业的一个缩影,作为邛崃布局先进制造业的主要发力点,新能源动力电池、半导体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步集聚成群成势。
目前,邛崃市天府新区半导体材料产业功能区已入驻企业32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4家。其中,新能源新材料企业114家、上市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现已成为成都市绿色低碳产业——动力电池及储能产业主承载地,成都市唯一一个在锂电正极、负极和隔膜三大电池材料均有布局并实现规模化产出的区域。
邛崃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产业共兴,全力促进城乡经济量质齐升,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积极推动三次产业资源跨界配置和多业态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城乡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决心已立,目标在前。新的一年里,邛崃市上下将齐心协力,以项目为引擎,以产业为基石,坚定不移地抓项目、兴产业,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邛崃市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