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富) 从事保税维修业务的外贸企业迎来了利好消息。3月16日,记者从成都海关获悉,商务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近日联合发布了第三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的公告,进一步扩大保税维修产品目录范围,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维修业务。
“此前成都关区内企业反映需求强烈的投影仪等产品被正式列入。”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称,此次公告进一步扩大了保税维修产品目录范围,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可开展飞机发动机短舱、汽车变速箱、投影仪等产品的维修业务。
据悉,第三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共涉及27项产品维修业务,除了飞机发动机短舱、汽车变速箱、投影仪产品维修业务,还包括扫地地器人、单反相机、航拍无人机、遥控无人机、电动自行车等产品的维修业务。
除了保税维修业务扩容,此次发布公告中的另外两项政策也利好外贸企业。其一是允许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本集团国内销售的自产产品保税维修业务,维修后返回国内,不受维修产品目录限制。其二是允许国内待维修且属于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内货物进入综合保税区维修后,直接出口至境外。“这突破了以前‘维修后的货物应根据其来源复运至境外或境内区外’的规定,允许从境内区外入区维修的货物,维修后直接出口至境外。”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称,这有利于企业降低维修业务成本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