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3月19日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全国两会闭幕后,全国人大代表马延和返回工作岗位,投身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实验项目,该项目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手段,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网友称之为“空气变馒头”。

3年前,马延和带领团队成功实现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消息一经公布,引发广泛关注。如今,项目已经进入工程测试阶段,向产业化又迈进了一大步。

在马延和设想的车间制造中,二氧化碳成为原料,不但可以转化成淀粉,还可以转化成蛋白质、糖类。

这份淀粉样品代表的是科学上从0到1的一次突破,从二氧化碳到淀粉,首次全人工合成。在这之前,淀粉的真正制造者是绿色植物,也只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淀粉,人类离不开的碳水是对植物进行加工才得到的。为了这项突破,马延和带领团队努力了近十年时间。

记者:会带来什么样的颠覆性改变?

马延和:最直接的一个是节约我们大量的土地耕地,就是可能我们的生产效率能够提升90%,或者是能节约土地、节约淡水90%以上,不需要农药化肥,减轻我们农业的压力。另外一个可能更重要,就是我们有一个非常可靠的渠道去消纳二氧化碳,它的需求很大,所以它对二氧化碳的消纳就非常巨大。

植物制造淀粉是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实现的,以玉米为例,它的过程涉及60多步代谢反应,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不足2%。人工合成淀粉的目的是提高效率,马延和与团队所做的事情,是寻找步骤最少、效率最高的路径,在实验室内将二氧化碳合成为淀粉。

反复实验、反复失败的过程持续了三年多时间。

2018年盛夏的一天,实验人员照常将碘加入试管,让人惊喜的是,试管中第一次出现了淡淡的蓝色。

这个颜色,实验人员等了三年半。

实验人员随后提取出二氧化碳合成的淀粉样品,至此,实验项目已经实现重大突破。

虽然最初实现了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技术从0到1的突破,但因其转化成本极其高昂,远远达不到产业化的要求。

2018年之后,马延和带领团队继续坚持默默无闻地研究,不断优化路径,不断重复实验,并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来降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转化成本。

记者:这路还有多长?

马延和:乐观一点的话,我们还得需要几年时间。

记者:你急吗?

马延和:着急,很着急,心里很急,但是表面上还不能表达出来。

记者:一代一代人就这么做下去?

马延和:对,功成不必在我。

文图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 2024-03-19 1 1 成都日报 c129511.html 1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