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3月23日

探寻红色遗址遗迹

国防大学教授点赞成都红色文化

“成都有很丰富的红色资源,比如崇州、大邑、邛崃都有很多的红色历史,包括电视连续剧《听风》,讲的就是街子古镇旁边发生的故事……”3月22日,在崇州市白头镇成都游击斗争史料馆,国防大学教授刘波讲述了他探寻成都红色文化的真切感受。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全民国防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成都市委宣传部聚合力量,整合资源,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起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红色文化浸润山山水水,彰显在成都的大街小巷。

培育红色文化血脉

馆藏文物讲述成都历史

位于崇州市白头镇的成都游击斗争史料馆占地2800平方米,向市民和游客展示着那段激荡人心的峥嵘岁月。

近日,刘波教授作为央视《军迷行天下》的特邀嘉宾,和摄制组一道实地探访邛崃、崇州、蒲江等地的红色遗址遗迹,通过现存实物、照片、馆藏文物等讲述成都解放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成都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方面,一直积极探索、守正创新,把红色、绿色、军色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国防教育意识……”对于成都传承和活化红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刘波教授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活化利用红色资源

擦亮“三城三都”名片

成都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近代革命的热土。成都红色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红色文化基因传承脉络清晰、链条完整。既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长征精神,也有义无反顾、舍家为国的三线精神,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核心的抗震救灾精神。近年来,成都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先后出台《成都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成都市全民国防教育规划纲要(2023—2025年)》等指导性文件,丰富实践载体,打造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超140个,在加快建设“三城三都”过程中,不断凸显出红色文化在现代文明城市中的重要地位。

文艺精品激发爱国热情

凝结市民情感认同

2021年,舞剧《努力餐》刷爆了各大社交媒体,震撼人心的表演成为成都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这部剧也获得了全国“荷花奖”,成为全国五部之一、四川唯一入选进京展演舞剧并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

川剧《烈火中永生》、话剧《芙蓉花红》,近年来,成都创作了一批传承红色基因、激励担当作为的文艺精品。青白江区编辑制作影像资料《铁血男儿》《血色黎明》;邛崃市编制《中国共产党邛崃地方史》《丰碑永存》《闪光的红色印记》等书籍资料;龙泉驿区打造了《芙蓉花红——致敬成都英烈》《为人民服务——寻找张思德》《永远跟党走——向董朗致敬》红色“三部曲”精品剧目。对经典红色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对经典剧目、曲目进行再现与复排,创作了一批经典、精彩的红色文化演艺精品。组织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国产影片展映系列活动暨“电影中的党史”电影党课活动,积极引进《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全国优秀舞台剧目来蓉演出,有力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国防教育线上线下全覆盖

汇聚磅礴奋进力量

每年9月16日是全民国防教育日,全市广泛开展主题宣讲、知识竞赛等群众性宣传活动。

结合开学,全市动员和组织大中学生开展军训,并在60余所在蓉高校和中学发起主题团课、国防知识竞赛。社会企业和科技公司积极运用3D、VR、AR等数字技术为4000余名青少年开展《成都战役》等虚拟仿真体验教学。

成都市国防教育学会组织专家走进全市多所中小学开展主题讲座,为15000余名师生普及国防知识,强化国防观念。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军营、绿道等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月系列活动1200余场,线上线下覆盖2200万人次,为更好赓续红色血脉、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凝聚奋进力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粟新林

--> 2024-03-23 粟新林 探寻红色遗址遗迹 1 1 成都日报 c129733.html 1 国防大学教授点赞成都红色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