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就在3月16日,龙门山迁徙猛禽保护项目在崇州市文井江镇大坪村举行启动仪式,这也是余欢要带志愿者在此开展实践的原因之一。
猛禽保护并不只是爬山寻鸟。而是在于均衡“生态”与“经济”的天秤。通过志愿者培育、植树造林、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式夯实生态本底;通过加速打造文旅项目、开展保护宣传工作等方式让乡村拥有新的经济增长点,让盗猎活动减少直至消失。
“我们主要负责志愿者招募与培训。”余欢介绍,龙门山迁徙猛禽监测志愿者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单日形式参与的市民志愿者,二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或技能的志愿者,可以参与到观鸟驻点等监测活动,为成都鸟类名录、越冬鸟名单等信息统计提供素材。
为激励市民广泛参与,成都观鸟会还定制推出了一批“观鸟周边”。余欢向记者展示起身上穿着的印有猛禽图案的短袖。“质量很好的,大家只要参与5次志愿活动,就能领取一件这样的T恤。”
这次黑颈鹤数量的“破纪录”,让余欢对猛禽监测前景很有信心。“能偶遇这么多黑颈鹤,说明成都这边的地形、气候、植被等生境满足其迁徙条件。”余欢说,还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扩大了观测范围。
保护鸟类
统计越冬鸟类数量 方便细化保护
鸟在天上飞,人在地上追。
对于沈尤和余欢这样的鸟类专家和观鸟爱好者来说,成都是“观鸟胜地”。
成都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海拔垂直高差近5000米。辖区内植被类型垂直地带性分化非常明显,加之成都境内河网稠密,多样化的生境成为不同种属鸟类生存的家园。
公园城市的建设,让公众拥有了更多休憩的公园和绿地,也让鸟类有了栖息的家园。沈尤介绍,呈南北走向的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是许多候鸟春秋两季迁徙飞跃四川盆地的必经之路,这使得成都在春秋季成为观赏迁徙鸟类的好去处。
随着天气回暖,不少鸟儿选择在成都“定居”。“现在我们会每年整理成都的繁殖鸟,望江楼公园、青龙湖湿地、浣花溪公园和龙泉山等都是观鸟的好去处。”沈尤介绍,冬季也将统计越冬鸟类数量,为细化保护鸟类工作提供依据。
“当然,这些数据的统计离不开广大的‘鸟友’。”沈尤介绍,就在今年即将发布的《成都鸟类名录4.0》中,不少新增的鸟类数据就是由观鸟爱好者提供的。在他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观鸟”,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鸟类保护。
春末夏至,迁徙季即将结束。五湖四海的鸟儿,秋天再见。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菲菲 图片由余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