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桃花树下见,今年桃花送离别”。在很多人的心中,马识途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马老为城市题写的墨宝,遍布成都各处,见证着城市的岁月变迁。如今斯人逝去,留下的是他与成都无尽的回忆。
读者缅怀
“马老是一位可敬可爱的老人”
从2019年开始,每年12月底,在马老生日前夕,成都诗婢家美术馆馆长赵文溱都会前往马老的家中“接福”。这些年来,马老手写的“福”“寿”二字,都被读者们小心翼翼地珍藏着。对他们来说,这些由马老亲手书写的“福”字,承载着难得的福气。
向军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同时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我是马老的忠实粉丝,很喜欢马老的小说,特别是《夜谭十记》。”几年前,向军曾在川大举办的一次活动中,与马老有过一面之缘,而这次见面,让向军印象深刻,“马老那时候大概106岁,但他精神矍铄,声音也很洪亮。”向军得知马老每年会送给读者亲手写的“福”“寿”二字后,便第一时间联系到了赵文溱,希望可以收藏这份马老给予的福气。“我收藏了四幅马老手写的‘福’字,我还把复制件寄给了世界各地的朋友,让大家都沾沾马老的福气。”向军告诉记者,28日得知马老去世的消息时,感到非常突然,“前几天我们还想去拜访马老,突闻马老去世的消息,大家都非常悲痛。马老文学造诣高,人格更是高尚,是一位可敬可爱的老人。”
正是因为读者们的期盼,这些年来,马老年岁已高却依然每年坚持写“福”“寿”。赵文溱透露,随着马老年龄越来越大,他几乎不太动笔了,“特别是109岁后,马老基本上没动过笔,但请他再为读者写点‘福’字的时候,他还是欣然答应。”
2019年,马老手写了“福寿康乐”四个字送给《凌云苍松——马识途105岁书法展》。赵文溱说,在展出的时候,有很多人询问她能不能拿到马老手写的“福”字。但当时由于马老手写的原件数量极少,于是成都诗婢家美术馆便制作一定数量的复制品送给读者。“从那年开始,马老每年都会为大家写‘福’,每年‘接福’时大家都很踊跃。”
像往年一样,今年马老生日前夕,赵文溱到马老家中“接福”,“我是早上去的,当时马老坐在书桌前,精神还挺不错的。我跟他说‘您要不再写个寿字吧’,马老听后,便又在现场写下了一个寿字。”赵文溱回忆说,“不过今年让我意外的是,这个‘福’字与往年不同。因为在这幅‘福’字背后,还有马老生活中随手记录的打油诗。”
赵文溱告诉记者,今年,原本马老要在北京举办书法展,“我目前正在着手筹备这个展览,今年展出的内容会和往年不太一样,以前更多是马老创作的诗词书法作品,这次将会更多展示体现马老的爱国情怀、对后世勉励等主题的书法作品。”赵文溱说,“展览计划在暑期举办。这是马老一直以来的心愿,希望能办好,纪念可亲可敬的马老。”
城市记忆
马老所题墨宝见证城市变迁
在马老一生漫长的岁月中,为成都题写的墨宝,遍布城市各处,见证着城市的岁月变迁,为成都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这些年来,马老不仅默默资助着川大热爱文学的学生,他与成都地名还有着许多故事。1956年,在为432飞机修理厂(现中航工业成飞)片区取名时,马老说:“黄土桥过,水田旱地,茅草丛中,飞机坝子。‘黄田坝’,如何?”马老还说:“黄田坝谐音黄天霸,我们生产的飞机应该成为天空之一霸!”另外,马老还对文君井情有独钟,多次前往参观。在他的小说《夜谭十记》中,还将文君井作为故事背景之一。
如今,走在成都街头仍然可以看见马老留下的墨宝——古代的百花潭并不在现在的百花潭公园,而是在二环路西一段清水河大桥内侧不远处,那里矗立着一个六角形的亭子,亭子里竖着一块石碑,马老在上面苍劲有力地写着“古百花潭”;大慈寺内,有一块上书“玄奘来处”的匾额,而“玄奘来处”正是出自马老之手;在104岁高龄时,马老亲手题写“大道金牛”4个字,其中的“金牛”二字现已成为金牛区形象LOGO。
另外,马老还为“巴金纪念馆”“四川曲艺博物馆”“阿来书房”“四川老作家书画院”等多个文化地标题写。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