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4月03日

“以旧换新”将有力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

毛中根 吕洁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恢复和转型的关键时期,消费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稳定和提升对于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然存在,有潜能的消费仍然有待释放。党中央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了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重大决策。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让这项工作更多惠及广大企业和消费者。

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大局的重大决策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其重大意义在于:

激发消费潜能,释放内需潜力。耐用消费品作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新换代的速度和规模直接影响着消费市场的活力和经济增长。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底我国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36亿辆,其中“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乘用车超过1600万辆,车龄15年以上的超过700万辆,仅汽车、家电两样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就能创造万亿元规模的市场空间。因此,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和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是提振内需,释放消费潜能,增强当前经济增长动力、巩固回升向好态势的有力举措。

激发投资活力,提振市场信心。大规模设备更新涉及工业互联网、通信设备、交运设备和工程机械等多个领域,其投资规模巨大,能够有效推动全社会的投资增长。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元。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设备更新需求会不断扩大,设备更新市场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此外,大规模设备更新能够直接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随着老旧设备的淘汰和更新,新的设备需求将带动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种积极的产业动态有助于提振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畅通供需循环。消费品以旧换新能够刺激消费者更换老旧、低效能的产品,促进新产品的销售和应用。这一过程不仅带动消费市场增长,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产业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引入,消费品的质量和性能得到提升,产业结构也得以优化和升级。此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在畅通供需循环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不仅能够及时响应市场需求,通过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还能够引导供给结构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推动供需两侧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促进技术创新,加快绿色转型。从需求端来看,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直接激发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这种市场需求的扩大会进一步激发企业研发绿色技术的动力,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不断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从供给端来看,通过大规模设备更新,企业可以引入更加环保、高效的新型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这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更能推动整个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让企业“敢更新” 消费者“愿更新”

在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这一过程中,存在意愿不足、供给不足以及回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应结合各类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更换产品设备的意愿不足。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进行消费品以旧换新过程中需要支付额外费用,受流动性约束限制,其以旧换新的意愿可能不足。并且受心理惯性影响,消费者存在不愿意轻易放弃旧设备的心理依赖,即使它们已经过时或功能有限。对于企业而言,设备更新涉及生产制造多领域多环节,通常存在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等情况。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还可能带来一定风险,如新设备调试时间较长、员工需要进行操作培训等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下降甚至生产中断。此外,企业对未来预期偏弱可能导致企业经济行为变得更加谨慎,设备更新可能存在不愿更新、不敢更新等现象。

高品质产品设备供给不足。我国消费品种类、品质及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其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仍有提升空间。高品质、智能化、个性化产品的供给能力不足,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在装备制造领域,企业设备更新改造重点围绕节能降碳、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等方向,对高端、智能化设备的需求不断扩大。但装备制造业低端无效供给过剩、高端有效供给不足、关键核心装备“卡脖子”问题仍然存在,设备供给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产品设备回收体系不健全。现有回收体系缺乏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导致回收效率和质量不高。回收行业中,对于不同种类、品牌、使用年限的设备或产品,缺乏统一、明确的回收标准,导致回收过程中的评估、分类和处理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消费者和回收商之间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消费者难以了解回收的真实情况,从而降低消费者的信任度,制约回收行业发展。此外,一些工业设备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回收门槛相对较高,如果回收商缺乏足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能会面临回收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或者难以准确估价的困境。

更多惠及广大企业和消费者

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抓紧完善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让这项工作更多惠及广大企业和消费者。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方面,购置补贴是最为直接的财政支持形式,对企业设备更新意愿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对于采购符合高技术指标和能效水平的设备,各级政府可以进行购置补贴。同时,加大设备投资的税收优惠,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纳入优惠范围,以此来有效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升企业设备更新的热情和意愿。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要综合运用消费补贴、消费券等财政政策工具,降低消费者在购买新消费品时的成本,鼓励其积极参与以旧换新活动。同时,对参与以旧换新的企业和商家给予税收优惠,减轻其税收负担,提高其参与以旧换新活动的积极性。

提升改善金融供给。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方面,要运用金融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加强企业购置更新设备的金融支持和融资支持,推动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提高企业更新设备的积极性。将设备更新的贴息支持范围进一步扩大,不再局限于高校院所、医院、中小微企业等领域。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要充分发挥消费信贷的作用,以真实消费行为为基础,推动合理增加消费信贷,通过创新消费信贷服务提高对居民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金融支持,特别是对于汽车、家电等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支持。

优化产品供给质量。一方面,要严格坚持标准引领。标准是构成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要素,也是行业发展、产品升级的战略牵引。要加快制定修订节能降碳、绿色环保、产品安全、循环利用等领域标准,并围绕智能家居标准、新兴产品标准、品质标准等进行修订完善,强化标准供给,提升供给质量,促进消费者以旧换新和企业更新设备。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应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在设备更新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政策“一刀切”的行政化做法,发挥市场的优胜劣汰作用,推进存量优化,淘汰落后产能,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品供给质量,从而满足企业消费者的品质化、多样化和智能化需求。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加大现有各类资金支持力度,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对工业领域高端先进设备、智能制造设备、绿色节能设备、安全生产设备的更新替换予以支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开发设计出更具吸引力、更环保、更节能的新型消费品,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针对旧设备和旧消费品的回收和处理,要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出更高效的回收技术和设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

--> 2024-04-03 1 1 成都日报 c130295.html 1 “以旧换新”将有力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