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4月11日

人们在剧场欢聚的时刻是无可替代的

成都繁星戏剧村演员在东郊记忆园区内为人们演出。 图据新华社

“戏剧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没有看过戏剧的观众发现,看戏真好,剧场才是他寻找的精神乐园。”2024年世界戏剧日庆典活动现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表示。在濮存昕看来,无论AI、数字模拟等新媒体技术如何演变,人们在剧场欢聚的时刻都是无可替代的。因为心对心、眼对眼的交流,是任何技术都无法营造的真切体验,人们总是愿意享受在现场的团聚。

“对于演员而言,观众至关重要,与观众的互动、剧场中的氛围也是戏剧呈现的一部分。”濮存昕坦言,自己热爱台下的观众,会为了他们不断创作,不断努力。他的艺术生涯就是从观看舞台上的表演开始的。他认为,成为一名好演员的前提是当好一个观众,因为观众的感受常常就是演员在创作初始寻找灵感时的动力之源。“世界是个大舞台,古今中外的人生故事,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美妙深奥的自然,生动的思想……无所不能的舞台奇观,让舞台工作者痴迷一生,也令观众渴望通过这个大画框了解熟悉又陌生的人世间。他们享受这种既与生活相似又有一定距离的艺术审美方式,这是观众走进剧场的理由。他们以买票的方式对我们的创作给予肯定,支持我们一场一场地演出,让我们能够在舞台上不断地打磨演技、提升自我。因此,每当演出时,看到满场落座的观众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我们这些在台上的演员便会更加热情洋溢,对表演充满信念。”濮存昕感性地表示。

“剧场的魅力就是心与心的团聚,是戏剧使我们相聚在舞台这个大画框中。”濮存昕进一步认为,戏剧还把世界各处的观众汇聚在剧场中,通过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翻译,连通了人类共有的思想感情。“有句台词说道:世界的水是相通的。戏剧艺术也正是如此。戏剧的魅力似水,如江河入海,汇于四海五洲,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了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文化艺术交流的兴趣。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等戏剧大师的经典作品至今仍占据着当代各大戏剧节的舞台,他们的作品不断地被当代艺术家重新发现、解读,并从不同的角度给予新的诠释。我相信,创作者从一场场演出中不断发掘出来的、来自观众的反馈,也一定是这些新诠释的灵感来源。”

濮存昕还动情地回忆了一段往事。他曾在中华书局买到一部全套三册的《莎士比亚全集》,虽然又厚又重,但却非常珍贵。这套书被确定为18世纪末英国最早出现的三色水印套色插图版,即便在莎士比亚故乡的展览中展出,也会被视作文物。虽然当时买下来没花费多少钱,他却视如珍宝,每每拿出来给大家看。“我总禁不住地想,这部书如何传到了中国,又传奇般地来到我的手里。是以船为生的海员吗?莎翁戏剧一定为他们漫长的旅程提供了艺术滋养。抑或是我曾经饰演过的林则徐?他搜集过外面世界的资讯,军事、经济……其中应该也有戏剧演出吧。这一部书的漂洋过海足以证明,无论是战争还是自然灾害,都无法阻挡文化艺术的传播。”他因而相信,文化就是让人超脱于俗世,眼睛里有审美、有见识、有独立判断力,这是文艺工作的意义。

话剧《李白》1991年首演,至今已30多年。濮存昕不断揣摩李白的人生,演绎李白的悲愤和天真,将自己的感悟融入这位赤子情怀的大诗人角色。现在,他站在台上,观众相信他就是诗仙。还有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的“于天上看见深渊”,哈姆雷特对生命意义的探究……“我曾经以角色的名义思考言行,就像跟他们交往过一样。在剧场中演出这些经典作品的经历,也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我。我曾出演过三部莎士比亚的作品;在《哈姆雷特》中,我演过哈姆雷特,也演过国王,也曾出演过《李尔王》和《暴风雨》。我也曾演过契诃夫最著名的四部作品,还作为导演再次创作了《海鸥》。我还有幸在中国戏剧大师曹禺、老舍的经典作品中饰演过角色,得到过滋养。”对濮存昕来说,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经历。在每场演出中他都会观察观众的反响,每一次新尝试获得的成功,其实都是来自观众的奖励。

“可以说,是演员和观众一起成就着戏剧。”濮存昕表示,观众的反响与评价就是我们在剧场中,通过戏剧与观众建立的美好关系。他认为戏剧审美有三个层次:第一是“看”,是在现场用感官去接收;第二是“赏”,如果你喜欢、欣赏,就会鼓掌赞叹“真好”,这是接收内容后的反馈;第三是“品”,好的作品会让人久久难忘、回味无穷,这些思考、琢磨与品评,就会形成品位,反过来点燃艺术灵感,给予我们创作启发。看、赏、品这三个审美层次都与观众紧密相连。戏剧中的台词,就是有声音的思想,创作者的所思所想以艺术这种具备独特审美价值的方式展示给观众,达成与观众的互动交流,甚至是共同创作。这便是中国戏剧家焦菊隐先生所说的:演戏是欣赏者与创作者的共同创造。

戏剧拥有伟大的人文能量,台上台下共同创造出人类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所以线下舞台只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珍贵,它永远不会消亡。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唯有更加努力,不断为观众提供好的作品,让走进剧场的观众感到不虚此行。”濮存昕与每一位戏剧工作者共勉。

--> 2024-04-11 1 1 成都日报 c130695.html 1 人们在剧场欢聚的时刻是无可替代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