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春天,繁花似锦、草木丰茂。环视全国,与春日之美相伴的,是“春日经济”的生机与活力。
在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即将于4月26日开幕。当前,主会场113个规划展园以及6个核心场馆已经全面呈现。借势2024成都世园会,成都各地也在围绕“旅游+”“文化+”上新消费场景,共赴一场“繁花”之约。
穿上汉服来一场沉浸式“国风赏花”、在生态田园闻着花香吃火锅……一片花海、一袭汉服、一方天幕背后,既有文旅市场供给端持续发力,更有市场消费的旺盛需求,折射出消费的潜力与动能。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最终表现。从消费这个视角,我们不仅可以真切地感知市场的热力,也能清晰地看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
从清明到谷雨,正是春茶采摘时节,浙江桐庐、福建武夷山、江西婺源、云南西双版纳等迎来茶文化体验高峰。
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等地,不少游客身着古风服装,体验诗、乐、茶、礼等传统文化。
成都的“金牌球市”持续“出圈”,羽毛球、乒乓球馆预约火爆。马拉松在许多城市掀起参赛热潮,报名“一签难求”,各类赛事成为消费的新增长点。
在海口,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正在举办;在广州,一年一度的广交会即将开幕。全球“新、奇、特”消费精品齐聚,各种消费新场景、新产品、新模式接连亮相。世界在见证,中国市场消费升级如何惠及全球。
2024开年以来消费的集中释放,成为全年消费的亮点和起点。往回看,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服务零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市场发展向好。
往前看,14部门联合发布《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部署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涉及万亿元规模的大市场加速开启,消费市场源源不断获得动力……
消费热力涌动,大好春光里,一个个向上向好的数字令人振奋: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17万亿元,为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扩张区间,市场运行向好……
“热腾腾”的数据,印证中国经济向好的态势,也显示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经济的繁荣活力终究是靠人,消费向好,关键还在于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消费环境,擦亮城市名片,放大品牌效应,用好各项政策,拿出“真金白银”,让流量变“留量”、成“常量”。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时有其节律,扩内需、促消费也应顺势而为。把握人们在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更多需求,找准关键点,从“现在时”出发,挖掘更多“未来时”,春日经济的效应,也一定能够长红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