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嫦娥”揽月到“羲和”逐日,从“蛟龙”入海到“北斗”指路,从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到世界最高时速“超级高铁”试验成功……这些大国重器和强国工程的背后,离不开能工巧匠的苦干实干,镌刻着我国工匠矢志卓越的奋斗身影。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而培育大国工匠离不开丰沃的土壤——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394个专业,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1万多所职业院校,3000多万名在校生……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显著增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不断涌现,有力支撑了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日前,《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成都市《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相继对外公布,为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和目标要求。如何促进职教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如何理解和贯彻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本期《理论周刊》聚焦职业教育相关话题,约请专家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