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4月26日

成都世园会,为何不只是一场园艺盛会?

专家简介 汪小琦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院长

编者按

“黄鹂鸣柳,白鹭青天,夕照的雪山下,绿道勾连……”今天,举世瞩目的2024成都世园会盛大开幕,数千种奇花异草跨越山川湖海展露芳华。这是一场全球顶级的园艺盛典,这是一次千万人共赴的万花之约,这也是园艺盛会与公园城市期待已久的一次遇见。

会展业与城市之间相互赋能、相互成就。近年来,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具有高水平举办世园会的底气。世园会是重要的国际活动,对提升城市能级、展示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世园会将给成都带来什么?如何将短期展会转变为城市的长期红利?带着这些问题,《锦观智库》采访了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院长汪小琦。

精彩观点

1 2024成都世园会将生动展示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实践,突出展示川派盆景、花卉产业、农艺博览、生物多样性等成都特色

2 世园会主会场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山水林田湖生态本底的梳理,设计利用了80%的地形地貌自然肌理,既减少了外运土方量以节省建设成本,又充分体现了成都东部新区丘意风貌

3 成都可按照办好一个会展活动、聚焦一个产业集群、链接一批优质企业、吸引一群优秀人才、洽谈一众高端项目的思路,充分发挥世园会活动的“磁场效应”

世园为窗 生动展示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实践

锦观智库:会展业与城市之间相互赋能、相互成就。世园会不仅是一个园艺展会,更是一个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平台。本届世园会将举办2000多场各类活动,会给成都带来什么?其他城市举办世园会形成了哪些经验?

汪小琦:重要的国际活动对提升城市能级、展示城市形象、扩大城市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网络城市体系中,国际化大都市依托其独特资源优势和功能承办重要的国际活动,努力成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中的重要节点。

重要国际活动对城市发展具有持续性的促进作用。比如,英国伦敦承办首届世博会、多届奥运会以及航空、金融、时装等许多专项领域国际活动,有力推动了伦敦城市能级提升。日本东京通过承办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气候大会、国际动漫展等,有力推动了东京的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文化宣传等。

世园会是重要的国际活动,是最高级别的国际性、专业性花卉园艺博览会,对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具有独特意义。成都拥有良好的生态本底,近年来公园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具有高水平举办世园会的底气。2024成都世园会将生动展示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实践,突出展示川派盆景、花卉产业、农艺博览、生物多样性等成都特色。

全球举办过世园会的城市很多,从世园会主会场和城市空间关系来看,可以分为“郊区型”和“城区型”。“郊区型”指世园会主会场位于城市郊区,以世园会为核心,周边主要布局苗圃和农业功能,如荷兰芬罗、日本兵库县。“城区型”指世园会主会场位于城区内部,与周边城市功能融为一体,如英国利物浦、中国北京延庆等。

“城区型”又可根据世园会和周边城区的建设时序关系分为先有城再有园和园城同步建设。对于园城同步建设的城市新区,在筹办世园会时,往往需要在配套场馆、交通设施、城市风貌等方面同步建设,达到举办活动的基础条件,同时也为城市建设奠定基础。周边城市功能进一步与世园会统筹谋划,有利于城市新区整体成型成势。

成都东部新区生态本底良好,整体形成水依山、山近城、城傍水的空间格局,是成都龙泉山东侧稀缺的山水人城交汇地,也是探索从“城市中建公园”到“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大公园”、从“无序蔓延”到“组团紧凑”、从“高楼林立”到“宜居适度”、从“传统建城”到“未来城市”理念转变的绝佳实践地。

此外,世园会主会场与天府奥体公园、未来医学城、天府国际机场等重点片区联动发展,加快城市核心功能植入,探索现代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发展之路,加快建成成都东翼彰显公园城市特质的现代化新城。

绿色低碳 将地形地貌自然肌理充分融入会场内外规划设计

锦观智库:随着2024成都世园会拉开帷幕,这场独具特色的全球园艺盛会,也将世园会主会场和东部新区拉到了聚光灯下。世园会主会场规划有哪些亮点?建筑有哪些特色?世园会如何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汪小琦:世园会主会场是区域生态网络的重要节点,对于引绿入城具有重要作用。世园会主会场既是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交汇点,又是链接城市内外公园体系重要节点。世园会主会场位于绛溪河生态绿廊,西连龙泉山和三岔湖,东连沱江,是成都东部新区“一山一江三廊道多湖”生态格局的重要节点。

为实现引绿入城,成都东部新区通过组团化的城市布局,规划了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三级条形公园”,串联城市外的自然公园、郊野公园和城市内的公园。世园会主会场是区域级条形公园重要链接点,可以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绿心”、天府绿道蓝网“绿脉”绿色空间渗透到城市内部,整体形成无边界公园城市生态网络。

世园会主会场“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的建设理念是公园城市优美形态塑造的生动实践。世园会主会场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山水林田湖生态本底的梳理,设计利用了80%的地形地貌自然肌理,既减少了外运土方量以节省建设成本,又充分体现了成都东部新区丘意风貌,充分利用丘陵河谷风貌,保留全部原生河道体系,打造溪、洲、汀、渚、瀑、湖等多种水体形态。对现状林地进行了充分保留,优先选择乡土树种,进一步增加了植物多样性。同时,世园会还充分遵循绿色低碳的原则,从建筑材料、供能形式、雨水收集等方面落地“零碳”举措,构建了零碳花园示范场景。

世园会主会场的建设理念外延拓展,有利于高水平推动成都东部新区无边界公园城市建设。世园会对地形的尊重和保护拓展到成都东部新区所有公园建设和建筑设计,将整体实现“园中露丘、城中显丘、行路追丘”的丘陵地形空间感知意向,丘体上原生树林的保护和修复,也能够让市民拥抱原生乡土森林。链接世园会主会场的4条城区级条形公园建设,可以考虑将世园会主会场银杏、蓝花楹等行道树树种进行延续,建设林荫大道,实现世园会内外街道景观一体化,扩大生态场景。对于世园会主会场周边的永久基本农田,可探索打造市民农园,满足市民体验田园生活的农耕乐趣。

另外,还可以探索建设开放式社区和街区,特别是世园会周边街区可以考虑尽量开放,利用底层架空引绿入内,让地块内外绿色空间连续,统筹建筑室内外环境一体化打造,让绿色空间更加连续。同时对建筑分类实施多维立体绿化,临近世园会主会场和条形公园的公共建筑实施屋顶绿化和退台设计,实现社区平面绿色空间与立体绿色空间无边界融合,让建设融入自然。

惠及全民 将186天短期展会转变为城市发展长期红利

锦观智库:世园会的建筑和园林与城市功能、产业布局、消费场景有机融合,才能实现世园会生态价值向社会价值、人居价值、产业价值转化。您认为如何将一个186天的展会转变为成都这座城市的长期红利,惠及全体市民?

汪小琦:会前,以“公园+”的理念规划布局城市功能。“公园+”理念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探索,重点是依托公园布局产业、公共服务、居住等城市功能,提升生态价值。世园会主会场是成都东部新区重大生态项目,周边城市组团可借鉴先发城市经验,按照“以园筑心、融园铸品、依园成市”原则,以世园会主会场为中心,第一圈层布局商办功能,第二圈层布局商住功能,第三圈层布局居住功能。

会中,积极打造会产协同相互赋能的经济共同体。本届世园会举办期间,预计接待约500万名国内外游客,日均客流约3万人次,庞大的人流必将带来巨量的资源涌入。成都可借此打造一个“主展期+常年展示”的平台,按照办好一个会展活动、聚焦一个产业集群、链接一批优质企业、吸引一群优秀人才、洽谈一众高端项目的思路,充分发挥世园会活动的“磁场效应”,塑造产业优势,延伸世园会产业链,促进园艺、旅游、文创、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

会后,注重世园会功能转换,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园盛会。世园会会场会后进行功能置换,将有力推动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如青岛李仓区,世园会后将三个场馆功能调整为城市服务的生命科学馆、科学主题航海馆、城市会展接待中心,将入口的综合服务中心功能调整为城市综合商业中心。成都世园会主会场会后也应转化为高品质的城市公园,依据规划对园区场馆建筑以保留、拆除、改造三种形式进行转换,譬如主展馆会后转化为成都东部新区文化艺术中心,综合服务馆将转化为未来公园社区邻里中心,入口的商业配套设施和游客服务中心会后可与公园大街南侧商业街协同打造城市活力轴。主会场会后可以花卉苗木为基础,培育花卉苗木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同时发挥天府国际机场的流量优势,以世园会为核心,串联周边旅游资源,激活文旅新消费,培育文化休闲、生态观光、研学旅行、科普活动等产业链。永不落幕的世园会,将为成都城市发展带来长期红利。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仕印

--> 2024-04-26 1 1 成都日报 c131510.html 1 成都世园会,为何不只是一场园艺盛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