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一颗小小的羽毛球,将如何撬动一座城市?
今天,成都2024汤尤杯在成都高新体育中心正式开赛。作为世界羽坛最高水平的团体赛、巴黎奥运会前级别最高的羽毛球赛事,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32支参赛队伍齐聚蓉城。这是一次高手过招的羽毛球盛会,也是一次提升城市能级的重要契机。
体育是一个地方综合能力和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任务。今年1月,四川省委推进体育强省建设座谈会强调,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体育强省建设。
伴随着第56届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等一系列赛事的举办,成都加快了推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步伐。如何让体育提升城市影响力、文化传播力等方面的作用落到实处细处?如何发挥“后大运”效应,将办赛与营城更好结合?这一次,我们以赛为媒,为城市能级提升插上“羽翼”。
将赛事的国际影响力转化为城市的全球影响力,要持续提升城市品质。看出行,从1月11日对直接过境旅客实施24小时过境免检,到同月16日开通国际转国际通程航班,再到本月天府国际机场上新国际转国内通程航班,成都在优化国际中转流程中持续加深与世界的联系合作;看服务,《成都市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工作实施方案》上月印发,大型商圈等重点场所及重点商户目前已具备境内外银行卡、现金和移动支付受理能力……借助国际赛事,在吸引全球目光、推动文化交流的同时完善城市功能,才能进一步深化世界对城市的多维度认识。
让体育经济的“长尾效应”显著持久,要不断推进产业发展。自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后,成都连续出台体育产业建圈强链发展规划、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二十条政策。截至去年8月,已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体育市场发展壮大。成都将重大体育活动同投资促进、品牌展演等一体化推动,2023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160亿元、同比增长15.5%,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超3100元。当赛事流量持续转化为消费增量,城市经济将增添更多助力。
树牢“以赛兴城”的共识,还要大力推进惠民共享的相关工作。成都分3个批次发放“拥抱汤尤 趣享运动”主题消费券,涵盖餐饮、体育场馆和体育用品等方面,让汤尤杯的赛事效应在市民生活中进一步放大。除了服务国际赛事,作为今年成都市十大民生实事工作目标,成都高新区体育中心还将与全市其他公共体育场馆一起,免费(低收费)开放不少于480万人次……要真正凸显赛事和体育的魅力,城市须在更大范围内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其中。
羽蓉同行,拥抱世界。坚持营城兴业惠民理念,以更高的标准、更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更具创造性的举措,统筹推动赛会举办与城市发展、民生改善同频共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正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