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5月06日

生命终结后 他成为医学生的“老师”

2023年12月29日,古隆俊因患重病医治无效,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70岁。家人遵照其生前遗愿,完成了遗体捐献,让他成为了一名“大体老师”。对女儿古李来说,古隆俊捐献遗体的决定并不让她费解,因为她印象中的父亲一直扮演着“奉献者”的角色。

古隆俊生前就是个“热心肠”,街坊邻里一有难处他都会想办法帮忙,用古李的话来讲:“父亲是个既本分又有些‘笨拙’的人。”在他有限的生命里,都在尽全力用最为淳朴的方式传达善意。“父亲一生都没能学会用手机,记得有一次,他捡到别人遗落的贵重物品,一直站在原地不敢离开,你说他是不是有点儿太老实了?”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古李难掩对父亲的心疼与怀念。

古隆俊的善意不只于此,作为家中独女,古李时常都能够感受到父亲对她的偏爱,哪怕是自己的身后事,父亲也早早做好了打算。据古李回忆,那是2023年8月15日,古隆俊与妻子经过深思熟虑后,双双在志愿捐献遗体申请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那时候父亲的身体就不太好,脑梗、高血压、糖尿病让他越来越虚弱,直到11月查出肝癌晚期。”在和病魔战斗了一个多月后,2023年12月29日,古隆俊在家中与世长辞。古隆俊离世后,古李拨通红十字会的电话,捐献了父亲的遗体。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对于古李来说,父亲选择成为“大体老师”就是最生动的诠释。“或许许多人都无法坦然接受自己的父母将遗体捐献,但我也清楚地明白这是他十分理性的决定。”父亲的离世让古李悲痛,但她更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没有人再谈癌色变,“父亲离世后,身边也出现了很多刺耳的声音,有些人埋怨我为什么不阻止父亲的决定,斥责这是不孝。”

在那段时间里,古李也曾苦苦挣扎,在理解与懊悔中来回拉扯,但只要想到父亲的决定是去做了一件更有意义的事,她的心便安定下来。“我知道母亲也做了遗体捐献的决定,这一次我会更加坚定地站在她的身后。”古李说。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厚度却有着无限可能。当下,医学界还有很多待解的难题,而“大体老师”的出现让这些难题有了可解的途径。受传统生死观念等主观因素的影响,缺少“大体老师”仍是我国较为普遍的问题,部分医学院校解剖课程仍只能以硅胶模拟或3D解剖进行代替。

“父亲的决定一定能够帮助培育出更多学识渊博、医术精湛的医生,我相信这也是父亲的初心,未来,我或许也会在合适的时间里签下遗体捐献协议,追随父亲的脚步。”古李坦言道。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升涛

--> 2024-05-06 杨升涛 1 1 成都日报 c131896.html 1 生命终结后 他成为医学生的“老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