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5月08日

金色麦粒归仓 农田披上“绿装”

收割机翻耕机插秧机 “同框”显身手

工作人员在插秧前仔细检查秧苗

多台收割机同时作业

风吹麦浪穗飘香,小麦开镰收割忙。眼下,正值小麦、油菜抢收、早稻抢插的关键时期,在成都广袤的田地里,收割机、耕田机、插秧机在田间“同框”大显身手,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积蓄动能:收割机收割油菜、耕田机随后翻耕、插秧机紧跟插秧,在田野上奏响了动听的“稳定粮食生产,守牢粮袋子”协奏曲。

抢收忙

麦粒入仓秸秆还田

正值小麦丰收,位于四川崇州的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1.1万亩小麦全面开镰收割,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热闹的丰收景象。

5月7日,在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里,小麦麦穗鼓胀饱满,放眼望去一片金色麦浪。

田间,5台收割机同时作业,来回穿梭,一簇簇麦穗被卷入收割机仓,收割、脱粒、除杂一气呵成,金色麦粒倾泻入仓。紧接着,小麦秸秆也就地粉碎还田。“今年我们种植的优质品种,加上科技力量,产量非常不错,我们对现有的品种进行现场测产验收,验收结果是527.3公斤/亩,与去年相比,增加了5%的产量。”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负责人杨福明向大家分享着喜悦。

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王伶俐也十分高兴:“我们合作社实现了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良种、良机、良法、良田、良制的深度融合让我们年轻一代种田越来越轻松,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和去年相比,合作社小麦的亩产大概增加了30公斤。”

抢种忙

翻耕完毕秧苗探头

一旁,前几天刚收割完油菜的大田里,拖拉机繁忙作业,对大田进行翻耕,不一会儿工夫,20余亩农田就已经翻耕完毕。紧接着,起秧、运苗、装车……只见一台台高速插秧机来回奔驰,伴随着“哒哒”的发动机声音,插秧机开过之处,一行行秧苗整齐地挺立在泥土中。放眼望去,镜面般的稻田,阡陌交汇,绿油油的秧苗点缀着黄土,为农田“换新衣”,披上新“绿装”。

“一台机器一天能插60亩秧苗,相当于50个人的作业量,不仅节约人工成本,而且还实现了精细化、标准化和智能化作业,最终达到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效益的目的。”插秧机操作员万义告诉记者。

收麦种稻的忙碌景象也即将在龙泉驿乡村大地呈现。前段时间,洛带镇片区的耕地才进行了飞机直播稻种,小秧苗刚刚探出了头。这几天,位于西河街道锦绣村21组的一片高标准农田里,一大片绿油油的小秧苗在阳光下微风中长势良好,5月中旬将通过机械插秧种植在周围约200亩的高标准农田里。

唐海龙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粟新林 摄影 朱大勇

--> 2024-05-08 粟新林 金色麦粒归仓 农田披上“绿装” 1 1 成都日报 c131979.html 1 收割机翻耕机插秧机 “同框”显身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