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多病共防”
倡导“6个1”健康生活方式
▶保障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校内和校外日间户外活动各1小时
▶久坐1小时需要起身活动10分钟
▶以娱乐为目的的视屏时间每天小于1小时
▶三餐就餐时间相对固定,相差不超过1小时
▶早睡早起,每天减少夜间接触光源刺激1小时
▶每天亲子交流1小时和互动15分钟
近日,国家疾控局发布《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指南首次明确了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的概念,即“多病中病因相同或具有共同的风险因素时,可采取多病共防策略。”
比如日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缺乏、静态行为、睡眠节律紊乱、夜间接触光源刺激时间过长、营养失衡、亲子交流缺乏等往往是学生群体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共同风险因素,通过增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充足睡眠和早睡早起、规律生活、均衡营养等,可同时预防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达到多病共防的目标。
中国疾控中心儿少/学校卫生中心研究员宋逸介绍,指南提出要构建三级干预体系,包括一级干预、二级干预和三级干预。
其中,一级干预主要侧重于推广简单易行、效果可靠的干预技术,创新性提出“6个1”健康生活方式;二级干预注重早期发现高危群体,及时发现远视储备量不足、体重持续增加、情绪变化大的学生,加强监测随访,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防止单一健康问题向多病共患进一步发展;三级干预针对已出现多病共患的学生,指导学生到专业机构确诊和治疗。
安徽医科大学教授陶芳标表示,“6个1”可视作日常生活干预技术的高度凝练和全面指导。即保障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校内和校外日间户外活动各1小时;久坐1小时需要起身活动10分钟;以娱乐为目的的视屏时间每天小于1小时;三餐就餐时间相对固定,相差不超过1小时;早睡早起,每天减少夜间接触光源刺激1小时;每天亲子交流1小时和互动15分钟。
下一步,有关部门将积极探索并实践“政府-专业机构-学校-家庭-社区”五位一体的协作模式,以期积累更多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