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5月16日

博物馆整活,太会了!

成都盐道街小学二年级三班的同学们到杜甫草堂博物馆研学,驻足杜甫铜像前,一双双小手触摸着诗人轻抚诗卷的大手,迎着光,奇妙而温暖。

杜甫草堂博物馆文创“杜诗笔记本”

5月18日将迎来又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围绕今年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将集中展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随着“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深入人心,文创雪糕、考古盲盒、国风节目……博物馆文创遍地开花,越来越“卷”。凭借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对观众兴趣的精准拿捏,涌现出如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甘肃省博物馆“绿马”玩偶、南京博物院“小粉炉”冰箱贴等在内的不少爆款。

丰富多样的文化创意产品一次次出圈,让人们体会到“国宝不止一面”,成为连接博物馆与社会大众、增强文化记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各大博物馆也积极投入,创新开发出极具特色的文创产品。以越来越丰富、立体的展示和呈现形式走进大众生活。“人文价值、创意设计和使用价值是人们购买文创产品的主要动因。”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教授表示。作为青年文化新消费的组成部分,博物馆文创产品正在一次次迭代升级中绽放光彩,释放出文创IP的强大磁力,让更多人通过产品走近文物、认识历史、了解文化,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守正出奇

文物“活”起来 “潮”起来

成都博物馆镇水石犀盲盒新颖有趣、金沙遗址博物馆太阳神鸟耳环华丽时尚、杜甫草堂博物馆的茶杯淡然清雅……文旅融合背景下,成都各大博物馆使出浑身解数“整活儿”,通过文创开发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

2023年1月至今,成都博物馆文创销量同比持续增长,增量超过30%。以成博镇水石犀盲盒为例,去年一年销售额就超过百万元。成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认为,好的文创产品一定是创新的,有一个鲜明的讲述角度。“分析镇水石犀盲盒的成功不难看出,首先它抓住了成博极具特色的文物形象天府石犀,并且以丰富的成都元素——盖碗茶、火锅、大熊猫、芙蓉花、银杏等,创造性再生了犀牛形象,把传统、潮流与城市三者结合得非常好,这就是它能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文创产品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其根基。同时,创新性也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产品能否在市场中脱颖而出。一个好的文创产品,应能将文化元素巧妙地转化,使之既具有时代感,又能贴近人们的生活。这种转化不仅考验设计师的功力,也决定了产品能否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负责人还提到,一个设计精良、实施得当的文创产品,对于提升博物馆的品牌影响力、增强与观众之间的连接以及推广博物馆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者品尝‘金面具巧克力’时,首先需要扫描二维码,选择参考的黄金面具图,再用镊子等附赠的小工具对金色面具进行‘修复’,享用美食的同时又能感受文物修复师的乐趣。”三星堆文创工作室设计总监俸世雄认为,优质文创最重要的是“守正出奇”,在尊重历史和文物的基础上,凭借创意打动人心。

目前,以“成都生活,美好记忆”为主题的第五届“这礼是成都”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正在征稿,设立了“城市礼品”“品牌共创”“研学之旅”三大赛道。为展现成都文化的包容多元,本届大赛邀请参赛者以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文物与文化元素为创意出发点,结合成都美好生活记忆,进行深度创作研发。设计的品类有国潮手办、学习办公、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时尚服饰等。“这礼是成都”已成功举办4届,无数出圈文创从这项大赛中孵化。

文创美学

融入生活常伴左右

90后陈欢是一位文博迷,打卡国内外的博物馆是她最大的爱好。每到一个博物馆,文创用品店是她不能错过的地方。“博物馆文创一般都会用馆藏元素,拿着选购的文创产品去寻找相对应的文物,这是属于我的小乐趣。”在她看来,国内文创产品还需要把创意设计和文化特色进一步结合。她说:“文创产品可以帮助消费者理解文物知识、历史背景。最理想的文创产品,应当渗透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常伴左右。”

近两年的数字文化消费中,由“新文创”带动的“新消费”潮流正逐步回暖。除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老牌选手外,敦煌研究院、布达拉宫等旗舰店也表现亮眼。同时,文物雪糕、考古盲盒、数字藏品、国潮节目等的兴起,表明一批“爱文创、懂文创”的消费者已从物品消费向观念消费、体验消费转变。

“博物馆热”已成为一种现象,博物馆文创开发也呈现井喷态势,新模式、新玩法层出不穷。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显示,最受欢迎的三类文创产品为创意美食、饰品配件、家居摆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青睐文创、爱上传统的群体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年轻人。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显示,1990年后出生的消费者占比超过53%,其中“95后”占比达30%。在年轻人聚集的社交网站上,也经常能见到各种博物馆文创推荐清单。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更注重文创产品的“美、趣、品”。作为观众与展览之间的桥梁,文创产品可以传递历史上特定时空里的审美情趣和内涵文化,拓展文化影响力。

消费升级

更多文创+在路上

博物馆文创与手游结合,也成为文物“活”起来的新尝试。不久前,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携手一款著名手游,发布了以古蜀金沙文化为灵感而设计的联动皮肤“海月-金乌负日”。此外,双方还以太阳神鸟金饰的文化内涵为基础,陆续推出文物拟人短剧、CG动画等系列线上联动产品,让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的别样体验扩展到更为广阔的观众群体。

如今,各大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正从单一的文物复仿制模式转向“以我为主、跨界融合、品牌孵化”的创意发展体系。数字文创已不再是“科技+文物”的简单结合,而是利用互动性手段拓展博物馆馆藏内涵,由博物馆与大众共同创造“新文创”。

从《国家宝藏》《假如国宝会说话》《登场了!敦煌》等备受欢迎的文博类综艺,到《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火爆网络的文博节目,都是将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文创IP的跨界融合,是新的文创增长点。金沙遗址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多年来,金沙一直致力于拓展古蜀文明的内涵外延,从以多种艺术形式呈现的《金沙》音乐剧,到首架博物馆主题飞机“金沙号”,再到与火锅品牌的首次跨界联名……通过不断发掘“古蜀文明+”“博物馆+”的创新表达,让大众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随时随地体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伴随着这些优秀作品走向大众,走向海外,也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了解金沙,走进古蜀。“当前也是三星堆和金沙联合申遗的关键时刻,博物馆主动开展跨界合作,也将有助于提升古蜀文明的大众参与度、传播度和国际知名度,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热。”

多位专家表示,文博教育必须重视“感受”与“美学”的力量;“体验感”与“审美力”,是博物馆文创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下一步,在注重文创品类创新和消费群体培育的基础上,各大博物馆要紧扣消费潮流、开发‘首创’产品,还要善用现代科技发展数字新文创,在产品营销与体验层面掌握破圈思维,真正实现做内容IP与做文创产品‘两手抓’。”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说。

文化的厚度加上创新的力度,决定了博物馆文创能走多远。这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无论未来将面对怎样的产业升级,对于作为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展览、教育等核心功能重要拓展的博物馆文创来说,实现文化的可持续传承都是必须思考的课题。

--> 2024-05-16 1 1 成都日报 c132414.html 1 博物馆整活,太会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