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芯片中心,先进的生产设备正在对芯片进行研磨、离子注入、背面金属镀膜等操作;封装制造服务平台上,多种工艺为芯片提供最佳的绝缘保护……日前,记者走进成都高投芯未半导体有限公司看到,从IGBT晶圆背面加工到模块封测,再到集成组件,功率半导体设计企业、制造企业、终端应用企业等,在这里都能够享受到一站式代工服务。
芯未半导体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蒋兴莉说,作为成都首个功率半导体代工平台,也是成都规模最大的功率半导体中试平台,项目将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推动特色功率半导体产业链和价值链发展,助力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建圈强链。
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1亿元
据了解,IGBT是一种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技术中芯片技术(CPU)一样,IGBT芯片技术是电力电子行业中的“心脏”和“大脑”,能控制并提供大功率的电力设备电能变换,有效提升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领域。
“项目一期已建成一条8英寸超薄功率器件特色背面工艺线,三条高端功率半导体集成封装生产线,形成约6万片/年IGBT晶圆、120万只/年功率模块生产能力。我们正在全力推进产能爬坡,力争尽快启动项目二期建设。”蒋兴莉一边指向正在作业的设备一边介绍。
记者了解到,芯未半导体项目总投资10亿元,分两期建设。目前已建有高端功率半导体厂房以及动力中心、化学品库等配套辅助设施,集高端功率半导体生产制造、研发实验等功能于一体。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打造了成都规模最大的功率半导体中试平台,也是全国首个分立器件减薄工艺+封测一站式功率半导体中试平台——高投芯未功率半导体中试平台,为功率半导体公司和科研机构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中试服务,可满足成都乃至西南地区的功率半导体中试需求,为有效打通产业创新成果转化的“最先一公里”提供重要支撑。截至今年3月,已完成百余个中试订单的交付。
吸引上下游企业来蓉聚集
成都是芯片设计、研发和人才高地,但在功率半导体生产制造和工艺平台支撑方面此前处于短板状态。蒋兴莉告诉记者,大部分功率半导体企业,只聚焦于一个环节,比如只做晶圆代工或者是只做封装测试,且这些企业大多位于外地,因此成都本地企业往往需要前往上海、深圳等地开展流片、封装、测试等,导致时间长、价格高和协调难等问题,给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芯未半导体项目的一站式代工服务,不仅能够帮助本地企业打通堵点,也成为许多外地企业的选择。”蒋兴莉说,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下,产品的迭代速度是科创企业竞争的一大优势,同样的产品迭代期两个月6次和三个月1次,竞争力完全不一样,“我们收到图纸后7到10天就能够给予交付,同时平台具备后期量产的空间和工艺,产品在这里就可以大规模生产,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据悉,芯未项目通过整合成都本地优质产业链资源,有效补足成都地区功率半导体产业制造链能力,支撑产业建圈强链。聚集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也将吸引上下游企业来川来蓉发展。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怡霏
受访企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