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5月21日

寻幽刘家巷

小巷之忆

□赵平/文

始建于唐代,取意“大唐昌盛”的唐昌镇,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建置史。尽管在喜欢美食的人们眼里,唐昌几乎就是一个美食小镇,然而,古称崇宁县的唐昌镇不仅有诸多美食,更有不少历史悠久、古风尚存的小巷,如卖卜巷、文昌宫巷、刘家巷、大椿巷……

那首歌这样唱道,“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其实,到唐昌的小巷里走一走也是极有味道的,那些古韵流布、狭长幽深的小巷,总能让人不由自主沉浸到过往的岁月,激起浓烈的思古幽情,仿佛时光正在慢慢倒流……

走在唐昌镇上长长的北正街,天空略微有些阴沉,前后看不到几个行人。往刘家巷而去的这一路上,竟让我莫名生出了几丝时空穿越的感觉。

拐进一旁的街口,浓荫密布的榕树下是一道青砖外墙,外墙中央圆形拱门两侧书有一副对联:“巷陌依稀崇宁古韵,人文荟萃逸圣遗风。”横批写着“曲径通幽”。看来,这里就是刘家巷的入口了。

这是一条两三百米长的小巷,一律的青砖黑瓦平房,房子屋檐规整伸展出来,每隔数米悬挂着多棱形状的红灯笼,上书工整的楷体“刘家巷”三字,青砖墙体斑驳发灰,衬着通红的灯笼,一缕古朴悠远的情愫油然而生。

既为千年古镇,唐昌的文化积淀自是厚重。北宋年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在著名的庆历兴学运动以后,仅8万多人的唐昌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修建了祭孔的文庙,尊经重儒的庙学开始兴起,一时文风鼎盛,文脉源远流长。

在巷口一处石刻铭牌上,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

“刘家巷是以姓氏命名的一条古街巷,始建于清康熙乾隆年间,由湖广填四川移民陆续建成。刘氏祖籍江西,迁徙定居于此,兴办私塾教育,其九世祖刘洪荣为名塾师,造士育才无数。清末名臣张之洞曾赠‘大夫第’匾,以示褒奖。”

原来如此。回溯到两三百年前,这条刘家巷当是书声琅琅、墨香幽幽、诗意浓浓。

我在小巷里走了几个来回。看得出来,今天的刘家巷显然经过了一定范围的修缮打造。每户人家的木质窗棂统一的朱红偏褐色双开样式,显得沉肃幽静,窗下外墙上嵌着四方灰边字画,间隔着是古诗绝句或花鸟小品,这又很显古朴和谐。配着屋檐下一长串红灯笼,更让小巷透着浓郁的古风雅韵,而墙脚处向上蔓生的片片青苔,也让我悟出几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境。

虽不见小巷中有人来往,几家住户门前随意放置的六七把小竹椅,却很有虚位待客的意思。竹椅已经被岁月风雨浸润得泛黄发亮,几只椅腿还绑着用以加固的绳子。想来,每当风和日丽或茶余饭后,小巷里的人们一定会聚在这里,天南海北,谈天说地。

我在一把靠背竹椅上坐下,那竹椅发出一阵“吱吱”的响声,像是有意要同我讲话。环顾左右,仍是没有行人过往,却发现巷子中段还套着一个小院子,那就进去看看。

经过一截光线暗淡的通道,眼前豁然开朗。不大的天井里散布生长着茂密的青草,绿幽幽尽显出春色的蓬勃。几间小屋低矮简陋,墙面上水渍斑斑,像是这房子的年轮。屋顶上的黑瓦错落有致,鱼鳞一般排列齐整。这就是几十年前随处可见的那种老式民居。在院子的角落里,还矗立着一棵高大粗壮的罗汉松,虬枝盘曲,蜿蜒茂盛,它应该是当下这巷子里年龄最大的原住民了。

从小院外走进一位六十多岁、身着红色碎花夹袄的大婶。大概这里常会有像我这样喜欢怀旧的游人,见到不速之客,大婶并不感到惊讶,反倒是我主动打招呼,同她聊起这小院的旧事来。

正如巷口那面铭牌上记录的,刘家巷是因兴办私塾教育而兴盛,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算起,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一条历史悠久的小巷,本身也就是一段沧桑的历史,性情爽快的大婶说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刘家巷,听得出她对这条老巷子的浓厚情感。

指着院子里那棵罗汉松,我问大婶,这棵松树是一直就栽种在这里的吗?大婶笑了起来,大概觉得我的问话太过幼稚,她说,几十年前做新娘子刚嫁到这里来的时候,这棵罗汉松就在院子里不知道已经生长了多少年,一转眼,现在又过去了几十年,这条小巷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她也成老太太了。我也笑了起来,心里想,是的,这棵罗汉松就是刘家巷变迁的见证啊。

我又回到巷子里那把竹椅上坐下来。天上的阴云已经悄然飘去,天空比起之前亮堂了许多,巷口吹过来一阵阵清风,屋檐下的红灯笼像古老座钟的钟摆,有节奏地轻轻晃动着。

今天的刘家巷如此幽静,它当然不可能重现往日的胜景了,不过,静静坐在这里,任由思绪缓缓流淌,我仍然能从眼前这条古老的小巷,体会出唐昌古镇千百年的悠远古韵、曾经的历史烟云。

巷子里开始有人走动,几户人家屋里出来了相互熟识的邻居,三三两两坐到我身边的竹椅上聊天。巷口那端,走来一群穿着时尚靓丽的年轻女子,人人脸上挂着灿然的笑意,隔着老远都能听到她们欢快的笑声。

远远地,她们向我走来,逐渐走近的她们,在我眼里却慢慢化作了一队深蓝上衣、黑色中裙、圆口布鞋、手提书袋的学生形象,平静的小巷里也似乎传出来一阵阵琅琅诵读声……

这情景像一帧定格的电影镜头,小巷中的一切都凝固了,让我一时有些分不清这是虚幻的过往,还是真实的当下。

--> 2024-05-21 赵平 1 1 成都日报 c132665.html 1 寻幽刘家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