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5月22日

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

张莉 林晨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对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是高校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有新气象新作为,着力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

铸魂育人,深刻理解思政课的重大意义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方面,思政课肩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需要观照青少年精神成长的“播种出苗期”“生长拔节期”“孕穗灌浆期”。这三个时期大致对应于幼年、少年、青年三个阶段,对应于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学段,体现了青少年心灵成长的基本历程,也体现了学校思政课的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学校思政课要以学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成长为基础,促进和引领青少年的心灵塑造和精神成长。学生进入大学阶段,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都已经初具轮廓,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而尚未定型,需要思政课以更丰富的知识量和更高的思想要求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思政课建设是巩固学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是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的课程,政治性是其根本特征,把思政课教育的基础打好,才能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久久为功,持续推动思政课往心走

建强新时代的思政课,关键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首先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必须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按照理论创新的逻辑、实践创新的逻辑、学科发展的规范、学理阐述的要求编写教材,做到符合政治要求、符合规律要求、符合学习范式要求、符合质量要求。

其次,要把教材转化为具体的教案,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教学体系、知识体系。需要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讲好中国好故事好声音。教学方法要更加科学,综合运用案例式、探究式、互动式、专题式等多种教学形式,探索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努力拓展思政课学习时空,让思政课更加温暖鲜活、可亲可信。

第三,要把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价值体系,活用多种方式,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让学生心服口服、受益终身,实现“知识传授”与“铸魂育人”有机统一。

协同联动,加快构建思政课新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应调动一切育人主体、发掘一切育人资源、形成强大育人合力。一是善用社会大课堂,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

善用“大思政课”,就一定要让思政课与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既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讲透彻,又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一是善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触可感的丰富案例、鲜活故事,才能把抽象的道理讲新讲活,引导青年学生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不断增强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与情感认同。

二是着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有效落实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育人,需要实现思政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队伍的有机结合,需要实现思政课程显性教育与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协同推进数字思政赋能大思政课的建设,共同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三是探索开展艺术与思政相结合的形式,增强红色文化感染力。2023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强调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艺术+思政”这种以美育浸润学生的教学形式,把音乐、舞蹈、情景表演、曲艺、诗歌、非遗展示和多媒体等多种艺术手段融为一体,以宏大的主题、感人的旋律、倾情的表演、真挚的情感,在“教中演、演中学、学中悟、悟中行”,进而达到启智润心、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四是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重在“合”,通过“合作”发挥“合力”。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聚焦发力、重点突破是关键,需要加强教师人才交流。需要建立思政课备课机制,完善同课异构制度,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开展集体备课和集体赛课,让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更有形,也更有效。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4-05-22 张莉 林晨 1 1 成都日报 c132709.html 1 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