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日前,中国科学院第20届公众科学日成都分会场活动启动。其间,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安排了游园打卡、院士讲座等一系列精彩活动,来自成都多所中学的学生和社区代表与科学展开了一场零距离接触。
这也是成都分院搬迁至科学城园区后,举办的首次科普游园活动。此次活动中,成都分院系统各单位利用各自科研特色,分别设置寓教于乐的科普打卡点位。在成都分院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同学们学习了子午工程二期标志性设备之一——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知识。
观测太阳的“火眼金睛”长啥样?在光电所,同学们参观了我国目前最大口径的1.8米自适应光学太阳望远镜,近距离感受科学装置的魅力。在成都生物所两栖爬行动物展区,两栖爬行动物科普馆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准备了包括鬃狮蜥、玉米蛇在内的多种活体两栖爬行动物,以及成都壁虎等动物标本。学生代表纷纷上前仔细观察。
游园结束后,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学术交流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周绪红从一座庭院说起,为400余位学生讲述了“千年庭院”如何为他打开一扇“窗”的故事。
他口中的“千年庭院”正是岳麓书院。周绪红进入湖南大学深造后,深受岳麓书院的人文熏陶,将家国情怀厚植于人生事业的一步一印里。周绪红希望学子们要“树立志向、增强责任、打好基础、拓展知识、培养兴趣”,以“人一能之我十之,人十能之我百之”的恒心,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自2005年起,每年5月的一个周末,中国科学院100多家科研院所和3所大学都会“打开大门迎客人”:开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高端科研设施,以院士为代表的一线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场景中与公众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