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5月25日

八市携手

成都平原经济区联防联控秸秆禁烧这么做

临近6月,小麦、油菜收割期逐渐进入尾声,随之而来的则是秸秆问题——传统农耕习俗一直对秸秆采用直接焚烧,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5月24日,2024年成都平原经济区秸秆禁烧联防联控和综合利用区域合作联席会议在成都召开,成都、德阳、绵阳、遂宁等八市政府围绕相关做法成效交流发言。记者从会上获悉,为进一步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秸秆禁烧联防联控联治,八市共同签订了《成都平原经济区秸秆禁烧联防联控和综合利用区域合作工作协议》,确保实现“不见烟雾,不见火光,不见黑斑”目标。

“人防+技防”组合拳

加密禁烧巡查管控

5月底,我省各地的秸秆焚烧进入高发期,如何防控?记者获悉,八市均提出了“人防+技防”的组合拳,同时将通过加密巡查频率、加强宣传教育防止秸秆焚烧带来的安全和环保隐患。

据了解,成都落实“市—县—镇—村—组—户”六级禁烧责任制度和应急管理制度,设置24小时值班举报电话,重点加强征而未用地(捡种地)、高压输电线下、河渠滩涂地等9个重点区域的巡查。不断探索利用铁塔摄像头、无人机等多种模式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其中去年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17个涉农区(市)县配置无人机,进一步强化禁烧监测精准度。2023年全年未出现因秸秆露天焚烧导致的大气污染,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4%。

德阳广汉市则与成都市青白江区、金堂县等地建立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在秸秆禁烧攻坚期间开展交叉检查;罗江区与绵阳市涪城区、高新区、安州区等3个区签订《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已对交界的乡(镇)持续开展联合巡查5次。

遂宁聚焦合力,将秸秆禁烧工作与森林防灭火、城市精细化管理、消防安全等工作统筹推进,构建以生态环境、农业农村部门为主力,宣传、公安、财政、应急、林业、住建、消防等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联合巡查、联防共治、联手惩戒的工作体系,联合开展禁烧巡查29次,发现焚烧火点69个。

雅安持续加强通报问责力度,各地明确专人负责,重点时段实行“日报制”和“零报告”制度,依法严肃处理焚烧当事人,提档处置辖区“第一把火”,对巡护不力、执法偏软、烟点频发地区的干部,及时通报批评并追究责任。

培育引导市场主体

多渠道发展秸秆产业

推动秸秆的综合利用,有利于减少焚烧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从技术、市场主体等着手,8个城市提出多种因地制宜的举措推动秸秆综合利用。

成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引领秸秆产业发展,以“揭榜挂帅”方式实施市级重点县项目,着力解决秸秆产业化利用“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同时召开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并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地力提升项目,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比如大邑县积极推广秸秆从田间捡拾打捆到产品输出全链条模式,实现秸秆全量利用。

绵阳以“五化”利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为主攻方向,立足山区肥料化饲料化利用区、沿河流域高值高效利用带和南部丘陵地区绿色种养结合低碳循环利用片,构建了“秸秆离田、收储与综合利用一体化”的全域全量综合利用体系。

聚焦资源整合,乐山则整合绿色种养循环、长江流域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拟建设生物质燃料加工厂1座、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处理中心1座、秸秆综合收储运中心7座,深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眉山积极培育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秸秆综合利用主体,2023年全市秸秆利用市场化主体达45家,年利用量达3.16万吨。还引进川能投资集团、凯迪绿色能源开发公司等大型生物质燃料发电企业,构建秸秆新型产业体系。

聚焦推广秸秆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四化”综合利用技术,资阳有效盘活废弃秸秆资源,变“生态包袱”为“绿色财富”。去年以来,全市饲料化利用24.21万吨,肥料化利用96.5万吨,燃料化利用34.04万吨,基料化利用2.87万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依林

--> 2024-05-25 刘依林 八市携手 1 1 成都日报 c132834.html 1 成都平原经济区联防联控秸秆禁烧这么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