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5月29日

城市与青年:在相知互动中成就未来

成都绿道上的青年骑行者

年轻人眼中的城市

篮球场上的青春

上海浦东新区艺术夜校吸引年轻人

城市的青春色彩

“五一”假期全国旅游市场爆火,各大旅游景区游人如织,却有一群年轻人从全国各地跑来上海,选择宅在有着“中国第一高楼”的上海中心在房间里悄悄地“打游戏”——他们在这里做国内首个人工智能沉浸式体验项目“AI之梦”的公测。

“AI之梦”融合了AI对话、场景互动、剧情体验等流行元素,虽然没有过多宣传,它依然在“五一”期间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拥趸;大部分体验者在点评网站上也给这款创新型AI+智慧文旅项目打出了高分:“很奇特的体验。有光影特效,有AI互动,把小时候看的科幻小说和电影各种元素融合在了一起.....”

的确,以“Z世代”(通常指在1995至2009年之间出生的人群)为代表的青年群体,以极具个性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正在改变和重塑消费场景与商业业态。

百联挚高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高洪庆说:“Z世代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具活力的一群人。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成为城市发展建设、商业文化消费的中坚力量。”

在全国各大城市“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的今天,“城市舒适性(urbanamenity)”这个新词正在悄悄流行开来。urbanamenity是由urban(城市)和amenity(环境舒适度、便利性、居住友善度)两个词合成。对于城市舒适性的研究在美国由来已久,并被广泛应用于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实践,也为城市提升人才吸引力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一座城市聚天下之才而用之,必须营造足够的吸引力把人才引进来,并且让他们留得住、有发展空间,而城市的人才服务也正在朝更精细的方向发展,实现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覆盖。

《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报告认为,95后年轻人才生长于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生活富足,更倾向工作发展和享受生活的平衡,选择就业城市不仅关注薪资,还关注创新环境和文娱产业发展情况。

第一财经杂志项目负责人许诗雨认为,Z世代的爱好趋向于多元化,并且注重爱好的参与和分享。

“我有那无比绚烂的青春,于是便有了生机盎然的世界。” 城市在变,城里的年轻人也在改变。年轻人和城市之间,正在形成一种从相遇到相知、相互留恋和欣赏的默契,两者之间相互发现、共同成就,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也相互期许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城市里的年轻探索者

深圳的夏日,公园边的林荫绿道上经常会有人慢悠悠地散步,而这些人很可能是City walk(城市漫步)爱好者,他们选择在闹市中寻找一隅安静的世外桃源。

“城市漫步”在深圳悄悄流行开来,成为年轻人“微旅行”的新宠。它为居住在城里的年轻人提供了“打开城市”一种全新的方式。

2023年,深圳市生态环境部门发布《深圳市生态旅游精品线路》,涵盖八大主题线路,可以通山、达海、贯城、串趣。对于年轻人而言,认识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真正穿梭于市井小巷,浸润于人间烟火之中,触摸城市肌理。

据统计,仅在去年夏季的3个月中,“小红书”平台上有关“城市漫步”话题浏览量就超过了2600万人次,且近五成受众来自一线城市。社会治理研究专家范军表示,随着城市硬件设施、公园绿道建设的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市民倾向漫步体验城市生活,家长们也更愿意把城市作为教室,将街道作为跑道。城市漫步的出现,反映了市民对城市态度的转变。他预言,“城市漫步”等活动的发展在未来将促使城市更多特色街区形成,影响城市产业生活形态,提升城市的人文温度。

“越来越多的市民对深圳多了一份归属感,更有意愿了解城市微观变化,并产生在深圳扎根的欲望,‘消失的附近’被看见,更多观察者也从过客转变为城市一员。”

居住在深圳的摄影博主黄冰冰去年被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聘为深圳首批“公园体验官”。她说:“城市漫步这种轻量化的旅行模式带给我一种开发新地图的惊喜感,非常奇妙。”

对于从事travelogue(旅行博主)的小莫来说,她的“城市漫步”路线则围绕着古村落展开。在她看来,深圳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鹤薮古村、甘坑古镇、西乡北帝古庙、赤湾天后宫……这些隐藏于城市的历史古迹,她都会去一探究竟。

“只有放慢脚步,才能发现平凡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小莫说。随性行走,漫步古城,感受历史气息是她爱上这座城的理由。

城市 让青年乐业

“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我觉得这是一种‘双向奔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在去年10月于深圳举行的“2023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青年发展型城市主题论坛”上如此说。

他认为,当代青年群体在人口、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新的特征,比如青年人口占比持续降低、青年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大、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业态青年从业者群体快速增长等。

陆教授提出,新时期青年群体研究应注重精确群体分类标准、准确把握青年行为特征、重视新时期青年人口结构特征的变化。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所长姚建龙认为,从青年的视角看青年发展型城市,必须用青年能听懂的语言来概括——深夜敢外出、打球不争场、办事不求人。各地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过程中创造的很多好的经验制度和做法需要通过立法固化下来。“立法是青年发展型城市一个保障性的作用。”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黄长群说:“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是一个以人为核心、充分体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灵活用工和兼职。大学生就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互联网、新制造、新生活成为年轻人就业选择的“新三样”。他说,青年就业期望从“找一份工作”变成“找一份好工作”,城市的薪资水平、产业前景、生活环境等都是新青年评价“好工作”的标准。青年对就业城市的选择更加多元,非一线城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城市引才的新机遇。

“以‘文旅城人产’融合发展的全新发展模式,构建年轻人心中的梦想之城。”一家设在北京的国际地产公司顾问表示,过去城市规划采取“成本型城市”规划理念,未来城市规划需要采取“效用型城市”规划理念,即以青年人的视角、青年人的需求构建一个“定制城市”。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表示,该协会正在筹建青年规划师工作委员,其目的就是为青年规划师提供价值导向、技术学习、职业教育等交流平台,让他们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助一臂之力。

“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最重要的是吸引并留住年轻人。”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张蔚文说,城市对青年的核心吸引力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物质上的获得感,一个是精神上的幸福感。

物质上的获得感,是由青年在这个城市中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成本共同决定的。比如收入,是青年群体流动落户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城市具有稳定的产业业态、活跃的企业集群和发展潜力。

长沙市正在着力打造“更具创造力的青年乐业之城”,推动产业引青、平台聚青、就业促青,连续3年开展长株潭一体化青年行动,引导300余万青年投入到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和17条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中,促使“产、城、人”的互相成就。围绕青年消费特点培育多个新消费品牌,建设更具驱动力的青年进步之城。通过实施“城市合伙人”超级实习生项目,长沙市吸引了全国近300所高校学子实习体验,还推出“青年夜校”,搭建青年社群交流共进平台,持续抓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和规划实施,打造青年心生向往、人生出彩的现代化新长沙,为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增光添彩。

城市 让青年乐居

2022年6月,杭州正式获批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并开始致力于将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作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重大场景。

在去年“西湖金奖进青年”活动推进会上,来自于基层一线的青年提出了很多“金点子”,为城市发展、城市治理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新举措,贡献青年的智慧力量。

青岛市明确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其10个区市全部将“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创建”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根据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的实施方案》,将打造青年宜业城、青年活力城、青年宜居城、青年成长城、青年乐享城、青年健康城、青年品质城、青年生态城、青年平安城、青年建功城“十个青年城”的目标定位。

青岛市团市委提出并实施的“十个一”青年发展友好专项行动,包括打造一批青年发展友好型园区,着力构建青年人才发展高地。建设一批青年打卡集聚区,打造一批青年潮玩地、集聚地、打卡地。设计制作一本青年服务手册,为岛城青年提供全方位成长发展和生活学习服务指南。命名一条青春公交专线、地铁专列,充分展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元素。推出一张青年金融服务卡,实现金融服务、文化服务、交通出行、健身娱乐、休闲餐饮等多项服务“一卡通”。

苏州市姑苏区是江苏省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的25个试点单位之一,通过聚焦中心城区的窗口作用,将该区逐步打造成为吸引青年生活、创业、休闲、消费、娱乐“强磁场”,成为备受青年喜爱的青春之城。

2023年,姑苏区启动产业园改造项目,先后进行了外立面维修、公共区域装修改造、智能化改造等工程,形成了以城市规划、园林设计为产业特色的M+“驻这里”创意设计产业园。这里既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也有Toi Et Moi法式咖啡厅、“瓶笙”新中式服装店等潮流业态,数字经济与文化创意在此得到充分融合,“职住平衡”的理念有力推动着姑苏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壮大。漫步古城街巷,古色古香的建筑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

目前,姑苏区多家社区老年服务中心助餐点都已实现全龄开放,年轻人和老年人成了“饭搭子”,“好好吃饭”成为古城对年轻人最深情的告白。

夜幕降临,青年夜校灯火通明。今年3月,姑苏区在辖区产业园、社区推出了首批青年夜校课程,主打“大咖”授课、“零基础”学艺,课程刚一上线就被全部秒杀。该区团委针对青年业余生活的新变化,率先成立了“青春FUN啡”咖啡社团,把联系青年的关口提前再提前,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咖啡节、游园会、汉服文化季等特色市集活动。同时,开设“青春姑苏”小红书APP账号,挖掘整理古城“看展”“宝藏小店”“骑行”“最佳摄影机位”等热门攻略,提升姑苏文化在当代青年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区团委还与姑苏区民政和卫生健康局共同出台了《关于打造姑苏区青春适配型社区相关实施细则(试行)》,明确了团组织、高校学生、青年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方法和路径,并对人员招募、经费支持、供需对接提供了一系列指导,为青年参与社会治理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区团委书记金琪表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青年和城市互为贡献者和受益者。我们将进一步从青年的视角营城建市,把青年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赵忱/文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2024-05-29 1 1 成都日报 c133033.html 1 城市与青年:在相知互动中成就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