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5月30日

读懂生活,读懂土地

当下火爆的舞台演出中,舞剧占据半壁江山,“舞剧热”日渐成为演出行业的常态。《红楼梦》上半年排期满满当当,《李白》巡演获得诸多好评,《只此青绿》《诗忆东坡》成功出海,《咏春》等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当舞剧《丝路花雨》1979年在北京横空出世时,人们惊讶于剧中经典的戏剧性冲突设计和‘S’形三道弯式舞蹈动作的魅力。其后的40多年间,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突飞猛进,经过了舞蹈家们的深耕细作和长期积累,终于让舞剧艺术从小众走向千家万户。”见证着中国舞蹈艺术今昔之变,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不胜欣喜。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1.90万场,观演人数3886.99万人次。票房收入1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6.87%,全国演出市场开局势头向好,在场次、票房、观演人数三个维度实现开门红。尤其是专业剧场演出热门剧目内容丰富,观演消费热情不减,舞剧呈现明显的“扎堆儿”现象,《红楼梦》《李白》《只此青绿》《孔雀》等多部原创舞剧均在上演。冯双白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一些舞剧成为舞台演出中的“爆款”。比如从2013年起,舞剧《沙湾往事》开始创排、演出,至今十年间多轮巡演,足迹遍及60多个城市。近300场的演出和平均超90%的上座率,让该剧实现了口碑、票房双丰收;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从2019年正式公演,几年时间,就突破了500场大关,成为一部人人夸赞的大火之作。2021年8月20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今年4月17日《只此青绿》迎来第500场演出,足迹遍布62座城市,用时968天,超过4个亿的票房收入猛烈冲击着舞剧演出的新纪录。其他一些火爆的舞剧,如《骑兵》《咏春》《五星出东方》等,无不为当代舞台艺术增添着斑斓的色彩。

如何将舞剧经典改编做到传承与创新并重,青年导演、舞蹈家如何挑大梁?也是冯双白一直在思考的。冯双白以爆款舞剧为例,认为有两个方面值得总结:

其一,舞剧艺术家们呼应时代之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载体,创作一批激荡人心的精品力作。《永不消逝的电波》深情赞颂革命信仰的伟力,《草原英雄小姐妹》巧妙呼应着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的成长,《只此青绿》在当代急促而纷繁复杂的生活节奏里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静雅之美,《骑兵》歌颂着革命英雄主义的慷慨激昂。舞剧艺术也呼应着观众的需求。当代中国年轻一代热爱国潮,口诵经典,这种日益增长的爱国激情在舞剧《咏春》等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剧作艺术空间里找到了一个痛快淋漓的出口,推动了票房火爆。

冯双白说,舞剧创作者们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并不被传统束缚,通过创新性表达让传统实现了现代性转化,面向新一代的受众群体,选择以更加贴近当下年轻人的认知特性进行艺术创作,“在上述舞剧艺术时空里,许许多多正在生活舞台中奋斗的人们都能与剧中人物达成感情共鸣。”这也是舞剧演员实现自身表演艺术升华的基本路径。上海歌舞团副团长、荣典首席演员朱洁静是舞剧《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演,她对此就深有体会:“不要去演戏,而要去建立生活。舞剧表演应当追求的境界是,当演出大幕拉开,无须介绍一个字,就能让观众相信舞台上的一切都是真的。”

其二,当代中国舞者具有奋力攀登艺术高峰的精神。最令人鼓舞和值得书写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国舞剧以成长姿态在华夏大地迅猛崛起,一批带有鲜明中国文化底色和审美特性的优秀舞剧脱颖而出。虚实结合的叙事结构,心理导引的空间处理,精妙的线性化旋律化的人物动作主题,多变的舞台美术设计语言,充分展现个性的影像视频元素等,成为中国舞剧艺术的“标配”,构成了与世界舞剧艺术发展既有关联又截然不同的相貌和审美品格。“‘中国式舞剧’已然登上世界舞台。”冯双白认为。《只此青绿》的多层套环与中华同心圆文化深刻关联;《绝对考验》的时空转换与中国诗词的比兴手法神韵相通;《朱自清》里的夫妻临终诀别“枕头双人舞”超越了世界传统舞剧的爱情双人舞意涵而触及中国人的生死观;《运河》的舞台自由空间与中华传统美学之散点透视两相映照。“这些作品,与世界经典舞剧大不相同,个性十足地用中国方式讲述着中国故事,把‘中国式舞剧’的概念以鲜明的审美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一次堂堂正正地书写在当代中国剧场艺术的历史册页上,写入了世界舞剧文化历史。”

冯双白感慨,思考中国舞剧的当下发展趋势,总让人想起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想舞剧艺术发展到现在这样的一个状态是非常欣喜的。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还要沉下心来认真地揣摩艺术的规律,持之以恒地深入生活,下大功夫打通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二重关口,艺术地回应时代命题,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中国舞剧的前路尚远,却非常令人鼓舞。”

--> 2024-05-30 1 1 成都日报 c133081.html 1 读懂生活,读懂土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