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6月07日

都江堰市

放大“三遗”优势 提升开放水平 全力为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作出新贡献

今年3月23日,重庆至都江堰直通动车组开行 摄影 何勃

重庆至都江堰直通动车组拉近了双城距离

2024都江堰放水节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参与

6月5日召开的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秉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理念,前瞻性地提出了提质建设立体全面开放通道、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深化对外交流交往、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协同推进成都都市圈建设等重点任务,路径清晰、指向明确、举措扎实,必将以高水平开放激发成都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

都江堰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特别是聚焦《决定》提出不断增强的“五种能力”,充分发挥“三遗之城”在国际旅游、国际交流、国际传播等方面的优势,用务实可见的具体行动推动市委各项决策和《决定》各项安排落地见效。

聚焦内畅外联 奋力建设巴蜀文旅走廊重要节点城市

今年5月25日至6月1日举办的“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上,都四山地轨道项目作为交通运输部推荐的重大示范工程,与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北脑二号”智能脑机系统等最新科技成果在北京同台亮相,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起于都江堰市区成灌高铁都江堰站,止于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的该工程,是全国首条山地齿轨交通项目,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中。

都江堰市紧紧围绕做优做强世界旅游目的地核心功能,利用“东靠成渝、西连四姑娘山、南近乐山峨眉、北通九寨黄龙”的区位优势,在外部通道连接上,加快建设都四山地轨道,在渝都列车开通基础上加快开行沪都旅游专列,同时,北向推进317改线工程。在成都区域畅联上,推动成灌快铁运行能力有效提升,实施灌温路、聚青线、天府大道、沙西线等快速通道适旅化改造,规划建设天温都、G317改线、市域轨道S9线、低运量轨道交通,进一步提升都江堰的交通通达性。在持续提升内畅外联水平基础上,深度融入“两走廊一区一线一带”建设,发挥“大遗产、大熊猫、大冰雪、大青城、大灌区”等世界级旅游资源比较优势,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多维度、全方位推进旅游产业化,恢复提振入境游,打造立足都江堰、服务成渝、面向世界的巴蜀文旅走廊重要节点城市。

聚焦双向配置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产品展示、现场参观座谈、发布签约……就在5月28日,都江堰市五大地标农产品猕猴桃品牌产业发展大会在都江堰猕猴桃品牌运营中心火热“上线”。作为成都最大的红阳猕猴桃集中栽培区,都江堰市金胜粮果联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利用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核心区这一IP优势,积极推动猕猴桃以及相关产品踏上“跨国之旅”。而这,只是都江堰市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一个切片。

都江堰市突出高水平“走出去”,用好已加入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等9个国际组织平台优势,积极搭建企业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跨境电商平台,壮大都江堰猕猴桃、安龙盆景、中医药康养产品等特色产品出口规模。突出高质量“引进来”,统筹用好省内县域城市最多34个国际友城资源和涉外流量媒体矩阵,加强对外宣传推介,不断提升都江堰海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支持中泰(四川)生态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大力推进国际高端旅游产品引入、国际游客引入、国际旅游产业引入,吸引国际优质产业、项目、人文资源在都江堰落地。深化产业对外开放合作,集群发展数字文旅、食品饮料产业、绿色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发展低空经济+文旅、科考、救援,探索创新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在康养中的应用模式,提升产业建圈强链开放水平。

聚焦多元包容 全力建设天府国际会客厅

“我对都江堰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是人和自然融合得太棒了!希望能有更多人到这里来旅游,了解这座城市的美妙故事。”5月25日下午,世界旅游联盟(WTA)副主席、洛杉矶会议及旅游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亚当在游览都江堰景区后说道。

全力建设天府国际会客厅,都江堰打出“组合拳”——主动服务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以服务融入世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为重要着力点,在2023年都江堰七大元素精彩亮相大运会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等世界级资源的“会客”功能,争取承接更多国外高级别团组来访,承办更多重大外事活动、国际论坛、会议会展,策划包装一批特色产品服务外事活动,自信从容讲好都江堰故事、体现都江堰元素。深化民间友好交流,鼓励开展海内外青少年、中外媒体、学术机构等群体和组织交流活动,全方位多角度传播“大熊猫”“都江堰”“古蜀”等文化符号,提升天府旅游名县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聚焦接轨国际

打造一流国际营商环境

如何让外籍游客在都江堰玩得开心,让外籍人士在都江堰生活顺心?都江堰市提出,实施游客满意度提升工程,坚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格局、体制机制保障”思路,积极参与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争取让入境旅游更便利,完善多语种旅游指南、交通地图、旅游应用软件、中英文标识标牌,建设一批国际旅游购物场所,争取免税店试点,科学设置外币兑换点,优化设置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旅游驿站、自驾车房车营地,科学配置应急医疗救助点、运动康复特色专科,大力引育国际旅游服务人才。

聚焦协同发展

争创区域协同共兴合作样板

区域协作,动作不断——2023年11月7日,青羊区、郫都区和都江堰市共同建设古蜀文明传承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正式启动,联合发布了《古蜀文明传承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该示范区建设将串联打造天府文化精品旅游带、有利成都平原古蜀文明的传承发扬。今年4月2日—4日,川渝八市区政协“携手助推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第四次专题协商活动在都江堰市举行,川渝八市区政协相关负责人齐聚,以高质量协商履职共话川渝两地文旅合作发展,助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5月24日,阿坝州·成都市就业促进专场招聘活动在都江堰市举行,1000余名来自阿坝州各县市、成都市的求职者来到现场,达成就业意向200余人……

都江堰市积极服务“双城记”“都市圈”“示范区”建设,在“双圈建设方面”,与三星堆、峨眉山、三苏祠等川内核心景区合作,加快环都市圈旅游环线建设;用好川渝八市区专题协商机制,加快落实八市区文旅联盟友好合作协议,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迈上新台阶。在五区共兴方面,深化与阿坝州在文旅、生态、能源等方面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建民族团结发展走廊。在市内合作方面,深入推进区域结对联动,统筹推进开发、产业、招商、人才、资金、公服“六大协同”,抓好落地性建设规划和合作项目建设。

文/袁弘 图据都江堰市

--> 2024-06-07 袁弘 都江堰市 1 1 成都日报 c133409.html 1 放大“三遗”优势 提升开放水平 全力为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作出新贡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