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鹦
随着全球经济深度融合与竞争态势的日趋激烈,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建圈强链不仅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成都市第十四届五次全会把握新时代产业发展新趋势,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产业建圈强链开放水平,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成都必须瞄准持续深化精准招商,加强产业合作与联动,推进产业链升级与协同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四个关键,进一步提升成都产业建圈强链的开放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精准招商:拓宽国际合作渠道,夯实产业发展基石
积极实施精准招商战略,拓宽国际合作渠道、吸引全球优质资源已成为推动产业建圈强链的关键之举。首先,精准定位国际优质资源,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通过深入分析国际产业格局和市场需求,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和企业信息库,为精准招商提供有力支撑。其次,积极开展跨国招商活动,主动向全球推介产业优势和投资环境。同时,邀请国际知名企业、行业领袖来考察交流,寻求合作机会。同时,加强与国际产业组织、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与这些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分享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的经验。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合作项目,与国际同行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在精准招商的过程中,注重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协调服务,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社会组织提供信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服务,使得招商引资工作更加高效、精准。
强化产业联动:深化区域合作,共筑发展新高地
深化产业合作与联动不仅是推动产业建圈强链、提升产业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关键所在。首先,加强与国际国内先进产业的深度合作,通过构建紧密的产业合作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产业链的升级与发展。这种深度合作不仅能够加速产业技术的更新迭代,提升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还能拓宽市场渠道,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具体而言,应积极搭建多元化合作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造更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同时,深化与产业链关键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拓市场、研发新产品、提升技术水平。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促进产业间的沟通与协作,提升整个产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人才资源,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通过深化产业合作与联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深化产业链升级: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激发发展新动能
深化产业链升级与协同不仅是提升产业开放水平、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关键途径,更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首先,必须加大投入力度,针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精准施策和重点突破,推动产业链升级和优化。通过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是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能促进产业链的横向联合和纵向延伸,从而形成更加完整、高效的产业链体系。
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作与联动将更加紧密,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和效益。在加强产业链协同方面,政府充分发挥其在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等方式,引导和促进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发展。同时,建立健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利益共同体。此外,加强产业链与供应链、资金链等要素的协同配合。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协同配合将更加紧密,有助于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通过深化产业链升级与协同,可以有效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链升级将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产业链协同将促进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紧密合作和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营风险,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
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保障产业建圈强链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提升产业建圈强链开放水平、融入全球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更是增强产业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环。首先,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是营造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核心任务。通过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使其在全球竞争中更具优势,既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时间投入,还能显著增强企业的投资信心。其次,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是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可以为国内外企业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增强其在国内市场的投资信心和安全感。同时,加强执法监督,坚决打击侵犯企业权益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提升国际社会对国内营商环境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此外,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优化人才政策、建设人才公寓、提供人才培训等方式,可以吸引和留住更多国际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加强人才与企业之间的对接和合作,促进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发展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吸引更多国际企业和人才前来投资和居住。
(作者: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金沙智库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