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根据《反分裂国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对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总体要求、定罪量刑标准和程序规范等作出具体规定,为司法办案提供明确指引。
一是针对分裂行径,明确犯罪认定标准。对极少数“台独”顽固分子组织、策划、实施“法理台独”、“倚外谋独”、“以武谋独”等分裂行径,明确适用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的具体情形,规定相关犯罪所涉“首要分子”、“罪行重大”、“积极参加”等的认定标准。
二是明确从重情节,重申追诉期限。明确规定与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行为的,依法从重处罚。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三是坚持宽严相济,体现罚当其罪。坚持依法惩治,做到当严则严,该宽则宽。专门规定“台独”顽固分子主动放弃“台独”分裂立场,不再实施“台独”分裂活动,并采取措施减轻、消除危害后果或者防止危害扩大,符合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的,可以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对涉嫌数罪中的一项或多项不起诉。
四是遵循法定程序,保障诉讼权利。明确对“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案件可以依法适用缺席审判程序;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享有辩护权、上诉权等诉讼权利。
《意见》指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严惩“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新闻解读
哪些情形构成
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
在国务院台办21日举行的专题记者会上,有记者问,《意见》明确了对“台独”顽固分子适用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的具体情形,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意见》是如何规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马岩表示,我国刑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了分裂国家罪和煽动分裂国家罪。其中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构成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构成煽动分裂国家罪。
关于分裂国家罪,《意见》规定了4项具体情形和一个兜底项,这4项具体情形:
一是发起、建立“台独”分裂组织,策划、制定“台独”分裂行动纲领、计划、方案,指挥“台独”分裂组织成员或者其他人员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活动。这也是分裂国家犯罪的典型行为方式。
二是通过制定、修改、解释、废止台湾地区有关规定,或者通过公民投票等方式,图谋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律地位。这主要是针对“台独”顽固分子操弄法理“台独”作出的规定。
三是通过推动台湾加入仅限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或者对外进行官方往来、军事联系等方式,图谋在国际社会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这一情形主要针对的是“台独”顽固分子拓展所谓国际空间,“倚外谋独”“以武谋独”分裂行径。
四是利用职权在教育、文化、历史、新闻传媒等领域大肆歪曲、篡改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或者打压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的政党、团体、人员的。“台独”顽固分子为达到分裂国家的目的,利用职权操弄“渐进台独”,打压支持统一的正义力量,危害严重,规定为分裂国家罪的一种情形。
马岩表示,关于煽动分裂国家罪,《意见》规定了一项具体情形和一个兜底项,明确规定以“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为目的,顽固宣扬“台独”分裂主张及其分裂行动、纲领、计划、方案等,以煽动分裂国家罪定罪处罚。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