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市民陈磊和家人一起到小区外散步,发现一处路灯出现故障,他随手拿出手机扫码报修。很快,维护公司的工作人员就来到现场进行处置;
工作中,柳河社区网格员李勤在智慧系统的帮助下,快速联系上自己负责的网格中尚未参加医保的居民,更高效完成上门排查工作……
帮助他们更快解决身边遇到问题的系统,就是新津聚焦智慧社区建设开发的“报表通”工具。“报表通投入使用后,不仅降低基层工作人员在填报报表等工作中的工作量,也通过智慧赋能等方式提升了基层的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基层治理的减负增效。”新津区城运中心工作人员李岭叶说。
一个基层减负的新工具
接受记者采访时,新津区花源街道柳河社区党委副书记唐敏刚刚给包括李勤在内的社区工作人员布置完任务,谈起过去社区工作中的“负担”,唐敏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更好开展工作,不少部门都需要让我们填报社区的实际情况和数据。但因为终端不同、标准不一,给我们带来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唐敏回忆,比如在人房数据核验的工作中,不同部门会在不同的时间提出采集需要,“有时刚刚在一个系统填报完数据,就要重新到另外一个系统填写类似的数据。”
“但不同部门的填报标准并不一样,有的要求40个字段,有的要求39个字段,这样我们就无法直接把前面的内容和数据复制过来,只能重新填写,从而在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唐敏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基层社区都面临与柳河社区类似的问题。有这样一组数据:2021年4月,某社区填写日报表9张、周报表8张、月报表16张、季报表2张以及临时报表88张,让不少工作人员将时间花在填报表格上。
李岭叶介绍,过去传统人工的填报带来反复填写、反复报送,数据精准性不足,更新乏力等问题,而不同部门之间数据不通,也降低了相关部门和基层工作者利用数据推进工作的效率。
“正是为了减轻基层人员反复填报的负担,以为基层减负赋能为目标,我们搭建了‘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打造了‘报表通’这个新工具。”李岭叶说。
一个科学赋能的新系统
“报表通的原理是什么?它为何能大幅降低基层工作者的负担?”
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李岭叶解释,报表通作为精准采集数据的工具,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上派发数据采集任务,实现一端采集、一次采集、动态更新、多方复用,少数确定需要采集数据的工作将变得精准、高效。
“例如,不同的部门都需要人房数据的信息,有了报表通,基层经过核实并通过报表通填报后,有需要的部门就可以从报表通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不再需要向基层要数据。”她说。
与此同时,报表通构建城市数智能力中台,建好“数据底座”,通过上级回流、本级接入、基层采集,将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等数据汇集到数据中台。“目前,我们横向连接54个区级业务系统,集成5111个数据源,汇集90亿余条数据,日共享调用2万余次。”她说。
“实际工作中,报表通不仅有效减少我们基层填报报表的工作量,也帮助我们快速拿到必要数据,更好推进社区工作。”李岭叶补充,报表通作为生成报表的工具,可以从海量数据中,通过选择关键字等简易的方式,快速提取所需的特定数据生成报表。
对此,唐敏拿出报表通向记者进行展示,“比如,在特殊天气我们需要了解辖区里独居老人的状况,看是否需要提供帮助,只需要在系统中选择‘独居老人’这个标签,辖区里所有符合条件的老人地址和电话就能显示出来,让我们更快联系上他们。”
一个提升服务的“好助理”
“李勤,我们收到任务,需要梳理社区未参加医保居民的情况,你今天排查下自己网格的情况哈。”“好的,我马上出发。”
从社区收到任务,李勤立即前往自己负责的网格小区,途中,她打开报表通系统,查看系统初步提供的未参保居民的地址和电话。
“鼓励居民参保关系到居民的健康。但在过去,我们难以掌握居民的实际情况,只能依靠大脚板,一家家上门拜访。”李勤说。
如今有了报表通,新津就能将市上回流的常住人口数据,与市医保局提供的参保缴费信息进行比对,从37.8万人中精准比对出未参保的居民信息,再通过报表通将数据下发至基层一线排查,并“一对一”开展动员。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看到,李勤用很短的时间,就和自己网格的居民对接上,一面上门拜访在家的居民,一面和暂时不在家的居民约好了拜访时间。
“在工作中,居民还会经常向我们咨询户口、教育、医疗等与大家息息相关的政策和办事流程。”李勤说,这些问题覆盖面广,涉及不同的部门,仅仅依靠他们的记忆是不可能完全掌握的,报表通则能将区级各部门发布的政策和社区居民关心的问题整理出来,居民求助的时候,他们输入问题,就能快速找到最权威的答案。
“可以说,报表通就像一个为我们配备的智能助理,在减轻我们负担的同时提高了我们工作的效率,让我们更好服务居民,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李勤说。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白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