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都区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四川轻绿科技总经理杨坤在送走带着订单来考察的日韩客商后,疾步前往成都氢能产业企业座谈会,并带去好消息,今年将投资建设年产10万套氢动力两轮车生产线,并聚合上下游供应链前来发展。
这是成都系列招商引智头部企业座谈会的第四场。在刚刚过去的两个月内,成都相继举办4场这样的座谈会,主题都是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和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按照惯常的工作逻辑,城市招商的眼光和脚步往往是向外,把优质的产业、项目、资金、人才引进到成都。此番成都却目光向内,紧盯在蓉的头部企业展开紧密互动,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层考量?接连举办的4场新兴产业座谈会,成都向企业传递出怎样的发展信号?成都与企业的双向互动,又将如何赋能新兴产业发展?
4场座谈会
主题都是新质生产力发展
上个月成都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明确成都坚定工业兴市、制造强市目标不动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会上,成都细数“家底”,明确目标,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氢能等一批成都引领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体亮相,成为成都培育发展新动能、构筑竞争新优势的“王牌部队”。
抢占先机,推动产业向新而行。成都在今年频频出招。2024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此后印发的《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2024年工作要点》,低空经济、氢能纳入成都建圈强链打造的重点产业链,这是低空经济、氢能首次纳入重点产业链。成都建圈强链的产业图谱上新,成都竞速新赛道的路径举措也在更新。
成都聚焦扩大新质生产力项目投资,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氢能等新兴产业举办系列专题专场座谈会,主动对接链主企业需求,建立“补空白、强弱项、国产自主化”3张清单,精准建圈强链,传递出成都坚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决心。
对话40多家企业
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生态
从第一场座谈会开始,每场座谈会,成都都会邀请相关产业领域的头部企业、专家学者、投资机构等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回应企业的关心关切。与会的40多家企业中,有的是成都头部,更有行业头部。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大家一起探讨行业发展趋势,把脉产业发展堵点,商讨对症施策措施,凝聚起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人工智能专场座谈会上,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技术构建、核心要素、应用场景,以及企业在蓉发展面临的问题困难等,头部企业与成都市职能部门相向而坐、坦诚交流,并建议成都加大算力投入,增强算力和应用场景供给,以及行业模型的训练。
其中,关于应用场景的开放,也是发展新兴产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在氢能企业座谈会上,一些招商引进的企业说,成都丰富的应用场景,是吸引企业到成都投资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不仅关乎技术验证,对整个产业发展都很重要。在低空经济座谈会上,企业也谈到如果没有更多飞起来的场景,再好的技术都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大家还围绕产业支持政策、技术创新、融资、人才等企业关心的敏感要素进行交流和分享。“就是要听企业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共同梳理薄弱环节,进而优化产业生态,增强发展信心。”成都市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位促进对接项目
积极抢占新赛道放大新优势
成都把目光向内,问需问计企业,完善优化产业生态,只是第一落点,暗藏的深层逻辑是,共同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左右岸,针对性开展靶向招商,实现“一箭三雕”:优化产业生态、促进项目投资、精准建圈强链,实现圈链协同。
在首场座谈会上,沃飞长空产品中心总监屠强建议成都,盘活现有航空产业链,招引一批航空电气、飞控系统的头部企业和优质项目,进一步提升整个产业的成都属性,“现在这些系统,都是依靠外部支持。”这个问题当场就引起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注,并在会后进行深度碰撞,推动其不断深化与成都的合作,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一次性落地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及生产制造基地等两个项目。
类似的场景并不鲜见。在最近一场氢能座谈会上,厚普氢能技术总经理唐瑜君介绍,企业在新都建设氢能产业园项目,一期一标段已于这个月完工,并引进参股的企业入驻园区,后续工程建设还在快速推进,并将继续发挥链主带动作用,引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持续在蓉落地,协助构建氢能产能集群。
企业与成都双向奔赴,产业在城市脉动强劲。据悉,成都还将持续通过系列活动,高位促进对接项目,积极抢占新赛道、放大新优势,促进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落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增强韧性,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唐小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