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新都区获悉,在纪念艾芜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中,新都清流、彭州濛阳双方携手发布“清濛文旅走廊2.0版本”,将以清濛致九毗邻融合示范区规划为顶层设计,以翠云环为核心,布局“一核一环双廊”(艾芜文化核、翠云环、百里画廊双城发展走廊和青白江水文化生态走廊),呈现健康脉动、乡野潮购、农事体验、耕读农博等八大乡村新消费场景,擦亮闪耀蓉城、享誉西南的“蔬香粮仓 文学天府”IP。
今年是艾芜诞辰120周年,“清濛文旅走廊”升级为2.0版本,定位“蔬香粮仓、文学天府”,点出了区域的产业本底、文化资源和战略愿景。
“打破行政区划,以有利于项目发展为出发点,整合各自优势文旅资源共同做大艾芜这个文化IP,共赢共益。”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汤继强表示,他的团队联合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入开展田野调查,赴长三角一带考察水乡客厅规划建设,对“清濛走廊”资源进行分析解读,最终提出了本次发布的2.0版本。
“我们希望以产业为本底、以文化为核心、以文旅为撬动、以场景为引擎、以项目为抓手,建设新时代高质量的战略大后方,并在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多个行政毗邻区,积极探索区域协同发展实践,非常具有示范价值和创新意义。”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李纯告诉记者,区域整体以“一核一环双廊”的空间结构,将艾芜文化作为核心完成对新都清流和彭州濛阳的串联,聚焦“研学消费”场景引流,打通产业上下游,有效吸引整个大成都范围内的客群。
据悉,目前清濛已成功实施“断头路”贯通行动,打通翠云路连接道、清水路外延线,以交通连接实现清濛两地产销一体通、消费流量通;同时疏淘1.5公里新彭沟渠,保障清濛毗邻地区1000多亩良田灌溉;系统梳理翠云村、白土河村资源禀赋,整合出闲置宅基地近百亩,可利用林盘院落20余个,前置保障产业深化发展。“我们将通过‘翠云环’的首期建设,有效串联周边10余个片区,开展绿道景观打造、乡村风貌整治、文学馆建设等,打造出一个多区域协同、多业态融合、多资源赋能的清濛走廊。”清流、濛阳两地相关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