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具发展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当前教育现实难题。青羊区一方面以典型事件为载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写实记录进行梳理、判断和筛选,探索形成一条偏向质性评价的多元参与、客观性强、可追溯、具公信力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路径。另一方面,基于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项目,借助专家智库,不断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通过“上联下动”,构建富情境、可追溯、塑生态的区域行动路径,推动育人方式的整体变革。
富情境 采数据
表现评价平台创新
2023年,青羊区成功申报入选为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之一。青羊区以试点区建设为契机,主动联系,建立对接机制,发挥信息技术在丰富评价手段、拓展评价内容方面的优势,以5年为一个周期,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成长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追踪学生综合发展情况,揭示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当前,全区57个校点参与该试点工作,已基本构建起了跨学段、全要素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础平台,每年对约5万名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可追溯 出证据
事件存档智能助力
青羊区突出创新和区域特色,借助智能技术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流程变革,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实现基于典型事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顶层布局·统筹规划:研制《成都市青羊区基于典型事件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从指导思想、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程序、结果应用、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构建了涵盖思想政治与品德修养、学业水平、身心健康与安全、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与创新五大方面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院校共研·专家引领:抓住中国教科院专项指导的契机,通过专题研讨、访谈、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推动项目研究持续深入;依托其搭建的平台,在2022年全国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论坛暨成都市青羊区教育评价改革研讨会上作专题分享;在专家组的指导下,撰写标志性成果专著。
智能助力·多维共评: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对学生综合素质相关数据进行采集、遴选、分析等一体化管理,同时,充分应用技术赋能,将智能技术贯彻事件上传、典型筛选以及结果输出等全流程,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客观性强、可追溯的、具公信力的评价新模式。
塑生态 供依据
分类反馈立体应用
通过“富情境、可追溯”的上联下动式行动探索,青羊区整合优化域长期积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成果,将以典型事件为载体的过程性写实记录与教育部试点区情境性的终结性评价进行有机融合,实现对学生多维度、全过程、立体式的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青羊区以内稳态理论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了一套“点·线·面”相结合的结果应用反馈机制,包括整合支撑系统、联动反馈系统、分类应用系统,并在动态交互推进过程中推动育人生态的完善和重塑。
优路径 创模式
促进质量全面提升
改革实施以来,青羊区各中小学校积极实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常态化开展基于典型事件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校本化研究与实施,创新评价路径;教师将评价嵌入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家长跟学生一起规划学习和成长路线,形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合力。
在近几年成都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青羊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逐年上升。青羊区学生的品德、学业、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等指标均高于全市均值,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青羊区学生各学科得分率位居四川省第一,中小学生的标准体重达标率达到80%左右。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