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所薄弱学校到连年被评为“成都市教育教学优秀学校”,从一所被领办学校到区域教育的“领跑者”,从城乡融合的“受惠者”到区域教育联盟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在《大邑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引领下,成都列五中学大邑分校(以下简称“大邑实验”)在不断锐意进取、砥砺前行中,实现着学校办学内涵的提档升级。
步入校园,小道水景、花坛廊架等校园微景观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井然有序的校风校貌令人赏心悦目;校园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温馨有爱的教育氛围。在这里,教师在风景如画的校园里有了疗愈与舒缓的空间,学生在学风醇厚的校园里有了栖息之所,家长在学校办学品质的快速跃升中看到了大邑教育人的拳拳之心。
办学品质迎来提档升级,“人人都有舞台、个个都能精彩”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五育并举”指导下的劳动教育课程创新推进,艺体教育、小语种教学、综合实践选修课程实施等特色发展路径丰富多元……如今的大邑实验,整个校园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教育生气与活力,成为区域教育的中坚力量,推动着当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全力诠释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命。
探索劳动特色教育
高品质劳动教育落地校园
要破解一所学校蜕变的根源,要从整个区域教育发展的脉络根基中,找到其特色多元发展的源动力。面对“双减”及新高考的大背景,如何构建教育的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摆在教育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的过程中,大邑实验以国家课程为载体,以学科融合为抓手,以资源整合为突破,以活动项目为支撑,以评价激励为手段,以分学段实施为路径,切实推进“劳动教育+”,全方位提升办学品质,在优质均衡发展中探索一条创新强校之路。
在校园里开展劳动课堂,走进乡间田野进行劳作……去年以来,在“双减”背景下,大邑实验不断优化学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盘活家、校、社、企资源,构建校内劳动实践站点,建立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积极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以劳树德、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勤四体、明道德、知农事、敬自然、善思维、养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今年,学校精心编纂的《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正式发布,作为学校劳动课程实施的有力载体,标志着该校在构建劳动实践育人体系中迈出坚实的一步。学校将学生素质的培养、品格的锻造、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劳动教育的全过程,增强劳动教育的育人实效。
基于学生成长需求,学校设计出学科融合创意“劳动+”课程,以劳动学科为中心,融合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的综合化设计与实践,分年级、分项目、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让学生在体验劳动过程中,收获成果、增长知识、锻炼身体、陶冶审美、发展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一手抓好课程建设,一手做好任务清单,推进劳动教育落地实施。通过建造校内劳动教育和校外劳动实践场所,根据区域特点打造“农业+”“科技+”“生态+”等多样化劳动教育课程。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分类开展“扎根”“花蕾”“盛开”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此外,根据各学段任务和目标、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科学地定制循序渐进的劳动教育清单,精准推进劳动教育,以适应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
家校社联动
“劳动+”实现教育多样态
种植园艺课由园艺专职教师坐镇,烹饪课由食堂的厨师长负责上课,维修课请后勤处的维修师傅实操……大邑实验中学的劳动教育以家校社联动,呈现出教育的多样态。该校通过与企业、农场等合作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学校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打造一支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为建设高品质劳动课程奠定基础。
从实践中做起,学校通过联合家长共同设计假期学生家务劳动清单,建立家校衔接的劳动育人机制;校内通过制定“三扫一大扫”卫生清洁制度,设计“生活习惯五个一”劳动教育等方式加强劳动教育;校外与爱心企业合作,设计社会劳动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延展劳动育人的深度。
与此同时,学校与“向阳花农场”达成合作,建立“向阳花劳动实践基地”,以乡间田野为课堂,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学生们走进农村,踏足广袤的田野乡间,观测并记录天气变化、认识各种农具与农艺,深入探索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将学习、阅读、劳动等融为一体。为了提升劳动教育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学校还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农民和农学专家担任耕读教育的校外辅导员,为学生传授专业技能和经验,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知识。
去年以来,学校开展了“劳动淬炼成长 实践创造幸福”系列主题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图书整理我能行”活动中,学生帮助图书馆教师一起整理学校的藏书,动手粘贴修补破旧的图书;“家务我来做,争当小能手”活动中,家校协力引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掌握生活技能,学会责任承担和感恩父母;“劳模故事我宣讲”活动中,邀请劳动模范来校宣讲自己的奋斗历程和先进事迹,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劳动的伟大和光荣。
在农民丰收节、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中,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成就,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热情,还为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素质评价多元
引领学生“人人精彩”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以科学评价促进素养提升。通过建立多重评价机制,以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方面对照年级劳动教育清单,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建立学生劳动测评制度,根据学生的劳动行为进行奖章激励,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一方面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对可呈现在眼前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呈现学生人人热爱劳动、人人参与劳动、人人享受劳动的新气象。通过不定期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劳动成果展等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事实上,劳动教育的多元评价背后是学校对于新高考的积极响应,也是该校育人方式发生转变的载体之一。
近年来,学校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为学生开发出各类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综合实践活动菜单,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实现多元成才。其中,不乏排球、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类项目;尤克里里、吉他弹唱、书法、象棋等艺术类项目;古典舞、茶艺、烘焙等特色项目;有与学科融合的特色选修课程,如语文组的鉴赏《苏轼的诗意人生》、地理组的《中国那么大,我们去看看》、历史组的体悟《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以及《趣味数学》《乐学英语》《生活中的经济学》等。
与此同时,学校坚持德育为先,积极推进体验式德育教学模式,“心理健康·生涯规划”“浸润经典阅读”等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在学校扎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搭建多样的个性化发展平台,如晨辉文学社、动漫社、飞翼羽毛球社、科创社、中国风艺术体验社等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多元发展平台;建立起学生生涯规划中心,让学生能发掘自我潜能,提升未来竞争能力;建设教师活动中心,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近年来,大邑实验先后获得市级奖励7次,县级奖励65次,获得四川省绿色学校、成都市校风示范校、阳光体育示范校、信息化教学实验学校、新优质学校、德育先进集体、实验教学示范校、优秀家长学校、文明单位和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等称号。
谢函颖/文
笔者手记
在大邑实验的校园里,“尊重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受益、有所作为”的办学理念逐步扎根,“人人都有舞台、个个都能精彩”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艺体教育、小语种教学、综合实践选修课程实施等特色发展路径更加多元……相信,大邑实验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崇尚一流、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动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办雪山下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