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6月28日

穿越历史长河 启迪未来智慧

——《教育的时空漫游:博物馆文化课程建设与实践》书评

主编 彭学明 成都市锦官城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在时光的长河中,博物馆宛如一艘满载人类文明宝藏的巨轮,静静航行,等待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心灵登船启航。《教育的时空漫游:博物馆文化课程建设与实践》一书,正是这样一张珍贵的船票,它引领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探寻教育与文化的完美交融。

本书以成都市锦官城小学为案例,精心绘制了一幅博物馆与学校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这所学校,被誉为“博物馆里的学校”,以其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实践,巧妙地将博物馆资源融入课堂,打破了学校、学科、时间、空间乃至虚拟世界的界限,为孩子们铺设了一条通往知识宝库的星光大道。

这样的尝试并非简单地将博物馆实体搬入校园,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文化课程体系,搭建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教育桥梁。在这座桥上,历史的深邃与未来的希望交织,让孩子们在触摸中感受、在体验中成长。书中不仅深入探讨了博物馆作为教育场所的独特价值,还详细讲述了如何将博物馆文化与学校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编写者为我们展示了一条将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径。在这里,博物馆资源不再是静态的展示,而是转化为滋养心灵的甘泉,润泽着学生们的知识土壤。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重复,而是一场场激动人心的探索之旅。

《教育的时空漫游:博物馆文化课程建设与实践》不仅是一本关于教育创新的书,更是一次穿越历史、启迪未来的心灵之旅。它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在于如何让知识活起来,如何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探索的种子,让其在时间的滋养下生根发芽,最终绽放出属于每个孩子的智慧之花。

书中对锦官城小学的描绘尤为生动。这所学校位于华夏西南的成都,承载着千年文明,续写着新时代教育的篇章。在这里,校园即是博物馆,博物馆亦是校园。古蜀文明的瑰宝、西蜀园林的精妙、大城北遗址的厚重……各色博物馆共同编织着知识的经纬,启迪智慧,滋养心灵。

锦官城小学深化课程改革,将文化传承与精神塑造相结合。羊子山书院作为国学大讲堂,吸引了众多国学大家与文化名流,他们以言传身教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这里,博物馆不仅仅是载体,更成为学生成长的殿堂。

这本书以锦官城小学为蓝本,生动地讲述了这所学校如何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跨越传统与现代的鸿沟,构建起一座连接博物馆与学校、历史与未来的桥梁。每一个走进锦官城小学的孩子,都在这片充满智慧与诗意的土地上,种下了梦想的种子,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绽放出最为灿烂的花朵。这,就是锦官城小学——一个让文化流淌在血脉中,让希望照进现实的神奇之地。

润物细无声:

博物馆文化滋养与教育生态的构建

《教育的时空漫游:博物馆文化课程建设与实践》一书,以细腻的笔触和独到的见解,生动地描绘了该校如何在教育的沃野中播撒文化的种子,使博物馆的深厚底蕴如春雨般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田。这不仅仅是一本详尽的教育实践记录,更是一次对现代教育理念与实践深入交融的深刻剖析。

学校凭借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措施,实现了博物馆文化与校园建设的和谐统一。这并非简单的资源堆砌,而是基于对博物馆藏品深刻理解的创造性转化。学校教师团队与博物馆专家紧密携手,共同打造了一系列跨学科课程,这些课程如同纽带,将历史的脉络与现代课堂紧密相连,使学生在追寻古代文明的足迹时,也能领略到数学逻辑的奥秘、文学情感的深沉、艺术形态的瑰丽以及科学发展的魅力。

例如,通过对比研究古代与现代钱币,学生不仅能洞察钱币背后政治、经济、文化的演进,还能对钱币的材料学、工艺学、美学等领域有所涉猎;通过自主开发与建设文字博物馆,学生不仅追溯了文字的演变历程,还进行了跨学科的学习,从而提升了其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摒弃了孤立传授知识点的传统方法,而是通过文化与知识的交融渗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它倡导的是一种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历史场景中,亲身触摸历史的脉络,从而在内心深处萌发出对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使文化教育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灌输,而是成为学生内在素养的一部分,激发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打破了传统教育的界限,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博物馆研学、文化工作坊、学生深入参与博物馆自建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身感受文化的魅力,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际行动中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实践,学生们学会了在真实世界中应用所学知识,在跨文化交流中增进理解和尊重,这正是未来社会所需的关键能力。

书中还深入探讨了这一教育生态构建背后的教育理念——全人教育。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高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社交、身体等各个方面。博物馆文化教育生态系统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创新思维、良好道德品质和全球视野的未来公民。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发现,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最终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有责任感且富有同情心的人。

《教育的时空漫游:博物馆文化课程建设与实践》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的教育模式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它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关于教育本质的深刻启示,鼓励我们共同探索和实践更多元、更富成效的教育路径,为孩子们的成长铺就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天空。

超越书本的智慧之旅:

博物馆教育的深邃启示

《教育的时空漫游:博物馆文化课程建设与实践》不仅揭示了博物馆文化在教育领域的独特应用,更深刻剖析了这一教育模式对个人成长乃至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它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论,触及了教育理念的核心变革——由知识的被动接收向智慧的主动探索迈进。书中援引丰富的文献,科学地展现了博物馆教育如何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将学生直接引入历史的真实场景,使学习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智慧之旅。

这种沉浸式学习模式让学生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成为历史的参与者,亲手触摸那些曾经的辉煌与沧桑,从而在内心深处留下对知识的深刻印记。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书中着重强调了博物馆教育在培育学生文化自信与人文关怀方面的独特作用。在与古代文明的亲密对话中,学生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同时也在比较与鉴赏中增进了对其他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对于构建一个多元、包容、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博物馆教育以其独特的资源和方式,为学生搭建了一座座连接过去与现在、自我与他人的桥梁,让他们在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中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自觉的新时代青年。

此外,书中还详细探讨了博物馆教育在培养未来社会所需核心素养方面的贡献。通过参与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研究,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在信息爆炸和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是个体适应环境、创造价值、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博物馆教育的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场景,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挑战自我、激发潜能,培养出适应未来挑战的综合能力。

《教育的时空漫游:博物馆文化课程建设与实践》不仅是对博物馆教育实践的一次全面记录与总结,更是对教育未来趋势的深刻思考与展望。它提醒我们,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者。博物馆作为知识的宝库和文化的载体,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更多可能性。它启示我们,教育的革新应当立足于时代的前沿,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创新的教育模式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有文化自信的未来公民。

在此过程中,博物馆教育不仅为学生的个人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更为社会的持续进步和文明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这部作品是对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事业的人的深刻启示,它鼓励我们在教育的征途上不断探索、创新,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多元、富有创造力的教育未来。同时,这也是对博物馆界同仁如何在保护、传承、利用中华文化遗产中深化青少年教育研究、深化博物馆与学校密切融合的一次深刻思考。通过让文物“活”起来,讲好故事,科学设置各种形式,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好奇心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这不仅是对文博工作者的激励,更是对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教育、传承中华文化的有力呼吁。

(作者 盛建武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四川博物馆学会理事长)

--> 2024-06-28 ——《教育的时空漫游:博物馆文化课程建设与实践》书评 1 1 成都日报 c134962.html 1 穿越历史长河 启迪未来智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