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记者从巴金文学院获悉,文坛大家马识途的女儿马万梅向巴金文学院赠送了20幅珍贵的书法作品,不仅丰富了巴金文学院的馆藏,也为正在筹备中的“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书画展”增加了一部分有价值、有意义的展品。
今年3月28日,马老去世。遵照他生前愿望,他留下的大量手稿、藏书、信件等都赠予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其他的一些与四川有着紧密联系的书法作品,赠至四川省作协和巴金文学院。
马老与巴金是多年故交,曾多次陪同巴金访问游历,相聚晤谈。1983年,四川作协文学院成立(1993年更名为巴金文学院),作为巴金文学院首任院长,马老致力于文学的繁荣与传承,首倡“文学新苗工程”,鼓励新人们勇于创作、敢于表达。在马老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文学新人通过这个平台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他们的作品也逐渐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在巴金文学院成立20周年之际,马老写下一篇题为《巴金文学院是有大希望的》文章。他写道:“要使这个花园长盛不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并且知道,天府之国这片文学沃土,曾经生长出许多名传千古的文学家和诗人,直到现代,也还出现了郭沫若、巴金、阳翰笙、李劼人、沙汀、艾芜这样海内外知名的作家,要想跟上他们的脚步,还要作非凡的努力。”
书法是马老一大志趣所在,马老曾说:“学习书法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个人的思想载体。”“每当写书法,自己的内心一切都放开了,心之所至,任意挥洒。”马老6岁开始习书,自幼临汉碑,习汉隶,其隶书造诣尤有特色,用笔简练,喜以中锋入纸,因此字态沉稳,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此次捐赠的20幅书法作品,也多为隶书,字体遒劲有力、刚柔并济。
记者注意到,其中一幅五言律诗,正是1987年10月马老在巴金第5次回故乡成都时所写。当时,“蜀中五老”巴金、沙汀、艾芜、张秀熟、马识途一起游杜甫草堂。马老兴致所至,挥毫作诗:“锦城秋色好,清气满苍穹。美酒酬骚客,墨缘结玉钟。才如不羁马,心是后凋松。翠羽摇天处,依稀晚照红。”
巴金文学院副院长干海兵告诉记者,2024年是著名作家巴金诞辰120周年,巴金文学院正在积极筹备“纪念巴金诞辰120周年书画展”。这20幅书法作品将作为本次展览的重要展品,于下半年与公众见面。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泽登旺姆
巴金文学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