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07月03日

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塑造一流营商环境

潘方勇

制度型开放是我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指向,有利于降低生产要素配置的制度性成本,提升国际贸易投资的便利化水平,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城市,成都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塑造一流营商环境,是新发展阶段成都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制度型开放的成都探索

近年来,成都立足国家中心城市、成渝极核城市的格局定位,抢抓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机遇,明确提出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和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着力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在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投资管理、国际运输管理、重点产业开放发展等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方面。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是我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内容。成都充分利用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机遇,相继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推进成都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在跨境电商海外仓货物出口退税管理、“即买即退”离境退税等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领域积极开展制度创新探索。比如,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成都在全国率先推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出口海外仓模式退税标准流程,形成了通过转化公服平台数据价值推动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创新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的优秀实践案例。

在投资管理制度方面。构建公平开放的投资管理制度,是塑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核心要义。在严格落实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法基础上,成都高度重视投资管理制度创新,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获评“2023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比如,打造集“国际仲裁、商事调解、外国法查明”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涉外商事法律服务平台,探索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工作法,于2023年被商务部评为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

在国际运输管理制度方面。建立高度开放的国际运输管理制度体系,大力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是构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格局的关键环节。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及国家中心城市等区位优势,成都自贸试验区持续探索国际运输管理制度创新,先后成功签发全国首张“一单制”提单、首张连接中欧班列及东向“蓉欧+日韩”海铁联运大通道的跨亚欧大陆桥多式联运提单、推出“一单货物、不同航司、不同货站”的接力运输保障新模式、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改革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并通过探索综合保税区设备零配件便捷监管等措施,全面提升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进口、出口通关时间较挂牌时分别缩短63%和86%。

在产业开放发展制度方面。重点在跨国金融、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保税维修、数字贸易等制度创新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持续发挥成都自贸区对外开放和先行先试优势,积极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股权投资试点。依托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打造面向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科技合作的物理空间载体和服务载体。创新保税维修和研发管理机制,空中客车(成都)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有限公司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以保税监管方式开展全球航空维修业务获得商务部等部委批准。

塑造成都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其优劣水平决定了生产要素资源的集聚与流向。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定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化改革“一号工程”。推动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结合成都实际,明确重点领域、找准路径方案,分阶段分层次有序推进,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加强制度型开放载体建设。深入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积极探索创新特殊物品出入境、跨境资金流动、准入许可等相关制度;打造国际货物大通关基地,推动设立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加快研发创新型综合保税区的探索建设,支持航空铁路口岸申报海关指定监管场地;争取设立国际商务合作区,打造高效便利的国际生物交流载体,发展离岸生物功能;加快申建国家开放创新实验区,探索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体制机制;积极参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推动更多区域进入省级协同改革先行区。

二是加强国际贸易投资管理制度创新。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成都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等相关政策;深度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及时清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塑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用好原产地规则,推动优势产品出口和高技术产品及高质量消费品进口;进一步探索创新跨境电商管理制度,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业务模式和监管方式创新;积极争取离岸贸易税收政策,促进离岸贸易创新发展;探索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通讯设备、生物医药等行业开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保税维修和保税研发试点。

三是加强国际物流制度体系建设。加快航空通道建设,发挥“两场一体”优势,利用第五航权吸引、鼓励外国航空公司执飞成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探索开展外国航空公司承载经成都至第三国的客货业务,支持设立全货运基地航空公司;提升成都国际铁路港口岸运营能力,建设青白江国际枢纽供应链服务创新中心,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加强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沿江铁海联运班列的战略链接功能,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持续推进综合保税区设备零配件便捷监管、综合保税区一线进区货物“即到即入”等监管模式探索。

四是加强涉外企业服务制度建设。完善涉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优化“12345”亲清在线国际化服务,探索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推进涉外业务“一件事一次办”流程;高水平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建立涉外商事诉讼、调解、仲裁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支持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在成都落地运营,强化成都国际商事法庭功能;完善外籍高端人才引进服务机制,探索境外人才职业职称评审便利化改革,落实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政策便利化措施。

(作者:中共成都市委党校科技与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副研究员)

--> 2024-07-03 1 1 成都日报 c135172.html 1 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塑造一流营商环境 /enpproperty-->